EPC与物联网
一、EPC的产生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产品电子代码。是一种编码系统,建立在EAN/UCC系统条码的基础之上,并对该条码系统做了一些扩充,用以实现对单品的标识。
EPC技术是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自动识别研究中心开发的,旨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射频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物联网”。旨在提高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成本,被誉为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
二、EPC系统的组成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复杂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由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的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见下表
三、EPC 系统的工作流程
六、物联网的定义
概念起源
麻省理工学院Ashton教授于1999年最早提出,其理念是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代码(EPC)等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即物联网。
物联网(定义)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协议,使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
七、物联网的分类
1. 私有物联网(Private IoT): 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
2. 公有物联网(Public IoT):基于互联网()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
3. munity IoT):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办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
4. 混合物联网(Hybrid IoT):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
EPC与物联网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