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资粮
缅甸帕奥西亚多讲述
弟子合译
帕奥西亚多简介
帕奥西亚多,法名伍·阿金纳(U âciõõa 意为“习行”) 。缅甸人为表示尊重,一般不直接称呼其法名,而尊称他为“帕奥多雅西亚多”注(Pa-Auk Tawya Sayadaw),意为“帕奥禅林大长老”。
西亚多于 1934 年 6 月 24 日出生在缅甸中南部伊雅瓦底省兴答达镇(Hinthada Township) 雷超(Leigh Chaung)村。
1944 年 5 月 2 日(10 岁) 西亚多于该村的萨林寺(Sa Lin Monastery) 依止伍·索那(U Sona) 长老披剃出家受沙马内拉戒。
从 1950 年开始,西亚多在多位老师的教导下学习巴利语与经论,并在沙马内拉时代即通过了三级巴利佛法考试。
1954 年 5 月 10 日(20 岁)于兴答达镇的耶吉戴迪寺(Ye Kyee Taik- Thit Kyaung)礼请明嘎喇西亚多·伍·般雅(Maïgala Sayadaw U pa¤¤à)长老受比库戒。
1956 年,22 岁的西亚多参加僧众会考,获 Dhammàcariya(法师,达摩阿吒利)资格。
经过了十多年研习经教的生活,西亚多于 1964 年(30岁)开始转向禅修实践。他跟随数位当代长老学习四界差别、入出息念、观业处等多年,随后于达通镇(Thaton)内明达拉山(Nemindara)附近的岛外居森林(Taung-waing-gyi Tawya)、木冬镇(Mudon)的心乐丛林寺(Citta-sukha Tawya Kyaung),以及叶镇(Ye Township)附近的阿新丛林寺(Ah-sin Tawya Kyaung)等处,度过了17 年简单刻苦的潜修时光。于此期间,西亚多依据巴利圣典及其相关注疏,深入研究禅修理论,并配合止观实践,同时兼修头陀行(dhutaïga)。
1981 年 7 月,帕奥禅林前任住持佩窦西亚多·伍·阿嘎般雅(Phel-htaw Sayadaw U Aggapa¤¤à)长老病危,邀请西亚多(47 岁)前来照看禅林。长老去世后,西亚多成为帕奥禅林(Pa-Auk Tawya)的第三任住持。
1983 年开始,不断有禅修者前来帕奥禅林求法禅修。因其教法殊胜,目前前来求法的禅修者已增至数百人,其中有许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僧众及禅修爱好者。
在缅甸国内,除了位于毛淡棉的总部之外,帕奥禅林还在首都仰光的丹林(Thanlyin Yangon)、上缅甸的曼德勒(Mandalay)及眉妙(Maymyo)、下缅甸的巴固(Pago)、帕安(Hpa-an) 、达通(Thaton) 、叶镇(Ye) 、蔑镇(Myeik) 、达威(Dawei)
等多处设有分部。
1996 年,帕奥西亚多受到缅甸政府的肯定,获颁 MahàKammaññhànàcariya(业处大阿吒利,大禅师)称号。
1999 年 1 月 4 日,缅甸政府又颁授予帕奥西亚多在禅修教授方面的最高荣衔——Agga Mahà Kammaññhànàcariya(至上的业处大导师)。
近年广受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斯里兰卡、韩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邀请教授止观禅法。
注:西亚多:缅语 sayadaw,意为“尊贵的老师”,是缅甸人对大长老和德学兼优的比库之尊称。
目录
中译序 5
大空经 6
除妄念经 31
大菩提乘(一) 44
大菩提乘(二) 59
大菩提乘(三) 84
问答一 106
问答二 114
问答三 122
问答四 129
问答五 136
即席问答 143
伍格居士的八种奇妙素质 150
附录: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一) 153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二) 162
佛教能够带给人类什么利益(三) 172
中译序
这本书收集了帕奥西亚多于1999年4月6日至5月20日期间,在台湾月眉山灵泉禅寺由弘誓文教基金会主办的禅修营里所讲的十四场开示及五场问题回答。这些开示及问答都事先准备好,再由西亚多读出英文讲稿,及由翻译员读出中文讲稿。当中的《大空经》分为三讲,《除妄念经》分为两讲,“大菩提乘”(一至三)则分为八讲,而最后一讲则是简短的开示──“伍格居士的八种奇妙素质”。除此之外,本书还收录了一些现场问答于“即席问答”一篇。
在上述的开示当中,讲述《大空经》及《除妄念经》时是采用南传佛教的传统方式,即先引述一段经文,然后再引用注疏加以解释,而在必要时,西亚多再附加说明。讲述“大菩提乘”时主要是引用《所行藏注疏》(Cariyapitaka Atthakatha)及缅甸明昆大长老所编的《大佛史》(The Great Chronicle of Buddhas)二书中解释修学
《菩提资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