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追寻历史的印迹.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追寻历史的印迹-旅游管理
追寻历史的印迹
丹江口,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这座新兴而又古老的城市在汉江的怀抱里,从均州到均县,再到丹江口,它从漫长的岁月中一路走来,创造了令我们惊叹的古代文明。
丹江口,是镶嵌在三千里汉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汉江从遥远的秦岭南麓嶓冢山逶迤而来,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200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丹江口市双树遗址的原生地层中出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手斧,改变了我们对几万年前先祖们改造大自然的全新认识。这是一种以汉江砾石为原材料的石器工具,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工具实在是过于简单,但是科学研究发现,就是这么一件手斧,我们现在仅凭视觉和想像是无法与古人沟通的。它的打制技术无疑是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所以,手斧的出现,也改变了外国考古学家认为,“自印度半岛的西北东南划分,东方为砍砸器文化圈,西方为手斧文化圈,东方无手斧”的传统认识,它也是旧石器时代我国南方砾石工业的代表作。
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前后,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于石器工具的制造不再只是原始的实用性,还对它的外观产生了美的认识,于是将粗糙的打制石器打磨光滑,有的甚至还钻上孔。劳动是人类最美的品质,而工具是人类生产劳动的直接反映。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陶器,这是人类对土与火的运用,直接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当我们凝视这些陶器的时候,目光会逐渐虚化,眼前的陶器会慢慢转化成古人的身影,我们也仿佛穿越,站在他们中间,看着他们忙碌的景象。
2004年春夏之交,在丹江口市石鼓镇与河南淅川县接壤的熊家庄,发掘出夏文化的石器与陶器残片。这是典型的夏代文化因素,熊家庄遗址扩大了夏文化分布范围,这些陶器碎片确认了丹水流域的熊家庄一带早已纳入了夏人的版图。与中原地区一样,丹江口地区也已步入文明时代,一起演绎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历史的车轮在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加速,丹江口地区也在历史的洪流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古老的大地上沉淀下了厚重的历史文物。北泰山庙战国楚墓群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北泰山庙墓群,位于均县镇关门岩,这里是汉江上游均草盆地的核心地区。墓群所在地为一道南北走向的山岗,向北延伸至汉江中,与汉江北岸的陡崖形成对峙,河道变窄,江水咆哮,有大气磅礴的喧嚣之势,在山岗的西侧形成大面积的平川,故又名“嚣川”。而在墓群东侧,汉江与其支流官山河(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中称之为曾水)在这里交汇,形成宽阔的二级台地,原均州古城就坐落于此。
北泰山庙墓群面积巨大,在南水北调文物保护规划时,确定其保护面积达百万平方米,初步估计约有数千座古墓葬,以战国、汉代的为主,也发现有少量的秦代墓葬。明清时代墓葬更是不可胜数。同时,北泰山庙还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地面上发现有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石器。
由于北泰山庙墓群面积太大,根据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又将墓群分为若干墓地,主要有吉家院墓地、王家垭墓地、水牛坡墓地、傅家院墓地、三座山墓地、秦家坡墓地等。先后在1987年至2009年间,对其中前4个墓地进行了9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战国楚墓358座,秦汉墓85座,明清墓12座,另外有5座战国墓葬陪葬有车马坑。出土陶器、铜器、玉器等文物近4000件。
北泰山庙墓群以战国时期的楚国墓葬为主,从埋藏的

追寻历史的印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uzonghong1
  • 文件大小153 KB
  • 时间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