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牛的寄生虫病
一、阔盘吸虫病
阔盘吸虫病是由歧腔科、阔盘属(Eurytrema)的阔盘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胰脏胰管内所引起的疾病。
在我国发现有多种阔盘吸虫,其中以胰阔盘吸虫()分布最广。
(一)病原体
胰阔盘吸虫新鲜时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虫体扁平,较厚,长卵圆形。大小为8~16 mm×5~。口吸盘比腹吸盘大。睾丸两个,圆形或稍分叶,左右排列于腹吸盘之后。卵巢分叶,位于睾丸后方。子宫弯曲,在虫体后半部,其内充满虫卵。卵黄腺呈颗粒状,在虫体中间两侧分布。
胰阔盘吸虫的大体形态,
上列为腹面,下列为背面。
(二)症状和病理变化
胰腺表面见不明显的褐色病灶,
胰管内含有胰阔盘吸虫。
(三)诊断和治疗
粪便检查,发现虫卵,或剖检时,在胰管中找到虫体即可做出诊断。
常用药物如下:
(1)吡喹酮:牛35~45mg/kg体重,油剂腹腔注射。
(2)六氯对二甲苯:牛300mg/kg体重,口服。
(二)宰前检疫
病畜表现为顽固性下痢,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常有腥臭。食欲减退,精神委顿,消瘦,贫血,颌下水肿,黏膜苍白,最后病畜极度衰弱,卧地不起,因衰竭而死亡。
(三)病变
瘤胃黏膜上吸附大量前后盘
吸虫成虫,黏膜坏死并形成溃疡
网胃吸附数个前后盘
吸虫成虫,局部黏膜受损。
(四)诊断
(1)成虫寄生的诊断,可用水洗沉淀法在粪便中检查虫卵。虫卵的形态与肝片吸虫的很相似,但颜色不同。
(2)童虫,其生前诊断主要结合临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推断或用驱虫药物试治,如果症状好转或在粪便中找到相当数量的童虫,即可作出判断。
(3)死后诊断可根据病变及大量童虫或成虫的存在。
(五)防治
本病的预防可参照羊片形吸虫病。药物治疗:
(1)硫双二氯酚,牛40~60㎎/㎏体重、羊80~100㎎/㎏体重,将药物用适量酒精溶解后加水成悬液灌服;或与精饲料混合制成药丸,或用菜叶包裹投服;也可直接拌于精饲料内喂服。
(2)氯硝柳胺,牛60~70㎎/㎏体重、羊75~80㎎/㎏体重,将药物置于舌根,让其吞服。
(3)溴羟替苯胺,牛、羊均为65㎎/㎏体重,制成悬浮液灌服。
牛的寄生虫病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