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年第�期�社会主义研究���.�,�����
�总第���期�����������������������������.����
从社会信任视角看建设和谐社会�
赵立新�李新云�
【摘要】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社会信任不仅是信念,是预言,是理性计算评估的结�
果,更是对善意期望采取的行动。它具有契约性、超情感性、道德性、风险性等特征。社会信任作为重要的社会资�
本,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必须通过提高政治信任,建立制度信任,建设信任文化,塑造�
信任道德心理等途径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社会信任;和谐社会;信任文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赵立新�����一�,男,山东省济宁市人,人口学硕士,鲁东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
学;李新云,浙江大学��级研究生。�
一
、社会信任及其特征�种普遍化的信任。它有别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特殊信任,�
在某种意义上讲,信任是在没有取得对另一个人的充分�是社会成员因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中的大多数人,�
认识和控制的情况下,愿意与他们合作,以一定的方式方法�主要是知之甚少或与自身没有什么密切交往的人的信任。�
行事,更是一种行为或行动。信任是对被信任者的善意期望��三�道德性�
的一种确信,既是一种介于妄想症与愚蠢的信仰或者鲁莽的�社会信任的道德性是指社会信任具备德性的资格。德�
轻信之问的中庸之道,又是社会人本应具有的一种品质。因�性是一种自愿的实践,它体现并发展我们的能力。随着时间�
此,我们可以对社会信任作如下定义:社会信任是在一定的�的推移,这种能力会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对我们的行为起决�
知识信息的情景下,但是又不能或者没有必要对另一方实施�定作用。信任涉及人际关系,靠个人的沟通而发展,当我们�
绝对的监督与控制时,社会成员基于道德与利益的考虑,相�充分信任他人,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批评时,我们在改变着�
信彼此在社会交往中会做出符合制度规则、契约要求或者自�我们的沟通方式,使它变得更好,这种改变具有德性。即使�
身利益的行为,因此对对方寄予一定的善意的期望并采取一�当寄予信任换来的是背叛是伤害,仍不改变其属性,因为它�
定的行动使期望变为现实。�从反面告诉我们对别人的信任回报以信任是极其可贵的。�
“社会信任是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口�公共品属性�
理或伦理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信任作为一种普遍�如前所述,社会信任是全体社会成员间的隐性承诺,由�
信任,与私人信任、熟人信任等特殊信任相比,有如下特征:�全体社会成员践行,其利益性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公�
�一�契约性�共品的属性。当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牢记“我为人人,人人�
社会信任是社会成员间基于道德与利益的综合考虑作�为我”的诺言,对社会施以普遍的信任时,会削减交往的成�
出的,是一种相互期望、相互寄托、相互依赖的心理契约。人�本,提高交往的效率,最终造福所有社会成员。�
们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权威性和道德的感染力、号召力,在长��五�风
从社会信任视角看建设和谐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