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授课时间:星期四午自习
授课班级:高一、十班
授课人: 刘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
(2)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
(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地球内外部圈层结构图
【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导入新课
二、阅读课文启发思考
【启发提问】
由于我们平时都吃过鸡蛋,所以同学们都能记得鸡蛋的分层。但是,我们的地球呢?有没有哪位同学曾经到地球每个圈层去旅游过?还是我们哪天也把地球剥开来看过到底有几层?那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的呢?
【学生思考】
1、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2、什么是地震波?它有怎样的特点?
3、什么是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几个不连续面?你怎样划分地球内部结构?
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要求明确以下地理概念。
[地震波、横波、纵波、不连续面]
生1: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和横波(S)之分。
师:两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呢?
生: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
问:传播速度快慢的原因是什么?
生: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
【启发提问】
师:什么又叫不连续面呢?
生2:从地球内部的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师: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传播的地震波是否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呢?
阅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学生观察。
师:在地球内部地震波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师: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找出界面的名称以及它们所处的位置。
生:存在着两个不连续面,其中莫霍界面位于大陆部分地下33千米处;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有明显增加;而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完全消失。
师:既然如此,你能对地球内部进行分层吗?
【学生活动1】
学生尝试自己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教师将学生绘制的地图和“地球的圈层结构”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评价。
33
2900
莫霍界面
古登保界面
地壳
地幔
地核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学生活动2】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区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