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打击网络谣言的界限.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打击网络谣言的界限
摘要
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政治权利,宪法赋予公民表达自己言论的自由。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公民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但是爆炸式的信息增长也带来了监管上的极大困难。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迅速,网络谣言蔓延快速而广泛,不仅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有的甚至直接危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有甚者,给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2013年两高出台司法解释:“两高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如何在保障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前提下,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秩序就成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执利剑以正秩序,持坚盾以护自由,打击网络谣言刻不容缓,但是打击网络谣言应有怎样的界限,值得我们结合法理学,宪法学,最终以刑法学等多个角度加以考量。
关键词:言论自由界限网络谣言
目录
第1章背景分析 4
4
4
4
5
第2章法理学视野下的网络言论自由权与网络文明秩序的构建 5
5
...........................6
、责任.................................. 7
第3章宪法学视野下的网络言论自由权 8
8
9
9
9
11
刑法学视野下网络谣言定罪的界限.........................12
总结...................................................15
参考文献 18
背景分析

网络谣言,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谣言,其主要传播渠道是通过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相比传统谣言,网络谣言有四个重要的特点:第一是传播速度快。网络平台赋予了网络谣言这一特点,传播者只需要动动鼠标就能迅速的将谣言转向全国各地,这种速度是传统传播渠道所不能比拟的。二是传播范围极广。网络谣言以网络为媒介,网络文档复制的低成本甚至无成本和高度的便利性,使信息呈几何级数扩散传播,其传播范围比通过人际传播大千倍甚至万倍以上。三是传播途径极多。除电子邮件、网络社区、聊天室、帖吧、即时通讯工具等等之外,还有微博、手机短信等传播方式。四是渗透能力极强。网络谣言与口口相传的谣言“互联互通”、交叉影响、交叉传播,其渗透能力与影响人群的密度极高。

网络谣言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很多人也因为轻信网络谣言,导致做出了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像去年日本核泄漏时期,网上传盐短缺涨价的传闻,导致各地各超市食用盐遭至疯抢,最后政府出来辟谣才使得这场因谣言引起的疯抢行动得以停止。而今年,居然又发生了食用盐将涨价的谣言,导致部分市民进入超市抢购。这种因轻信网络谣言的行为此类事件一方面污染了网络环境,严重损害了我国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另一方面扰乱了社会秩序,给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恐慌,容易引发公共事端。

研究网络谣言为何传播迅速且渗透力强就应当从网民的心理来分析。人积累
了心理能量总要找宣泄的出口,进而带来情绪上解放感。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公众,是普通的社会成员。众所周知,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的虚拟空间中,人们会感觉更放松、更不受拘束,更加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甚至表现出平时社交中隐藏或不愿示人的看法。现代社会中网络参与者受到的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在平时的生活或工作中积累下的情绪,或对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满,网络媒体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没有任何成本的宣泄出口,使他们能够任意地表达自己。因此,一个网络事件的发生就会成为他们情绪爆发的触发器。

在我国的网民中,年轻人占主要组成部分,比例超过50%。大部分网络参与者年轻,有朝气,有活力,不怕输。但由于整个网民的结构偏于年轻化,使得网络参与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年轻人的缺点,如偏执、浮躁、缺乏耐心、盲目崇拜、价值观不清等,从而容易受到鼓动。网络给网民提供了自由陈述观点的平台,部分网民希望成为主导社会话语权力的主体,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为了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他们直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着意与传统文化的含蓄、内敛与谦逊相疏

打击网络谣言的界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