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家村名及来历1.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老家村名的来历】耳熟能详的“五朝元老”马文升
(2009-06-18 15:20:02)
转载▼
标签:
文化
我的老家在一个叫马坟村的村落,起名跟明朝历史“五朝元老”马文升颇有渊源。
在禹州市,无论是城市乡村,或者妇孺老幼,只要提起明代“五朝元老”马文升,几乎都耳熟能详,随口讲出几段故事或者传说。人们对马文升的崇敬和赞誉在古城禹州延续了几百年。
明朝距今已过去了那么长时间,马文升始终以传奇式的人物形象活在人们心中。人们为何对他如此眷恋?他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人物?是不是遍布城乡的文化遗迹和故事传说总在构起人们对他的怀恋?
马文升后代马聪林、马延甫等广泛搜集其族人家谱、先祖书稿、文化遗存和事迹材料,并奔走呼吁,倡导端肃公懿德,与海内外马氏宗亲会联系,不断致力于马文升事迹的宣传,着力提高禹州对外的文化影响力。我对此深感佩服,颇受启发,随查阅文献资料,走访旧址遗迹。对马文升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功绩有所了解。马文升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在禹州渡过了美好的青少年读书阶段,考中进士后,出外居官,直至告老还乡,大部分时光都是戎马倥偬,守边戊疆。是一个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他先后辅佐了代宗朱祁钰、英宗朱祁镇、宪宗朱见深、孝宗朱佑樘、武宗朱厚照,居官五十六年,且政绩显著,是明代有名的政治家,至今其家族仍为禹州之名门望族。今天,与马文升生平事迹有关的传说、故事、遗迹、宗庙祠堂在禹州比比皆是,马文升的故事,禹州的老百姓大多都能说上一段。
马文升学识渊博,才学超人。他出生时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民间流传,马天官出生时,天公送红袍,土地爷送粮,两举子把们。马天官从小家境贫寒,临出生时,家中缺粮,其父马荣出门找粮,适逢大雨雷电交加,这时,天上忽然被风吹来一段红绸,其父大喜。当走出门外,一位老者推着粮食,急急赶路,当头碰到马天官的父亲,说今天雨大,就索性把粮食寄放在马家,如果他日不来了,就吃掉算了。慌乱中,马荣赶忙背着粮食回家,家门口站着两位进京赶考的举人,在大门口避雨。这时,家中传出小儿的啼哭声,两举人大惊,说此人必是贵人。又传说钧州知州乘轿下乡巡视,忽遇大雨,知州大人到一门楼避雨,刚好马家生得贵子,知州赶忙向这家主人道贺,说我这五品州官要为你儿子做门官,想必你家儿子一定位列三公。传说和故事也不是空穴来风,是民间百姓对功勋卓著的马天官寄寓了美好的愿望。禹州老西大街城隍庙前的影避墙、仁义巷、禁沟、八士坊、颍河石桥、钧州城内无太岁、无梁庙等都因为马文升的影响,而成为禹州标志性的建筑或事件。
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禹州市)观耜园村人。马文升自幼聪明好学,为父兄及乡邻所称道。他在正统十二年(1447)中举人。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第。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时,马文升勤力自勉,为领台事王文、王翱所礼遇和器重。先后到山西和湖广任职。所到之处,翦暴除奸,震动甚大,有“神君”之称。英宗天顺七年(1463),马文升任福建按察使。当他离开福建时,福建的百姓流传着这样的歌谣:“马使留来天有眼,冯公不去地无皮”,以表示对他的赞扬和怀念。成化元年(1465),马文升为南京大理寺卿。他一生南征北战,先后平定平凉、固原满四叛乱和蒙古族叛乱,平定了西北一带与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声名大震。他建议朝廷,赈济受灾

老家村名及来历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vqjyga55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1-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