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
玉米深加工是国家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个体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比如可以提炼生物酒精。用玉米做酒精解决能源问题。再如:玉米胚芽粕、酒精胚芽粕饲料、玉米皮喷浆、玉米皮、玉米蛋白粉、麸皮等。
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近年来我国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消费的玉米大幅度增加,对我衡和流通格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玉米工业加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于主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玉米供求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玉米深加工行业
以世界上玉米产量和深加工量第一的美国为例,开发玉米产品就有3000多个,,%,人均消耗玉米更是达到了88公斤。中国玉米加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2005年工业消费达1100万吨,%%。虽然玉米深加工产品众多,但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
随着中国淀粉工业的发展,对淀粉的需求正在增长,而淀粉加工业中玉米淀粉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从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走势图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5年玉米淀粉的产量是呈线性增长的,业内人士预估2006年的产量可能会突破1000万吨。而在淀粉加工业中增长最快的当属淀粉糖和变性淀粉。淀粉糖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日常消费食糖的有益补充。进入2000年以来,淀粉糖发展形势看好,攀升很快。1999年蔗糖产量880万吨,而淀粉糖仅60多万吨。市场放开后,蔗糖连年亏损局面越来越重,全国糖业连续4年亏损累计人民币100亿元。由此国家制定一些措施,促使淀粉糖大幅度增长,我国淀粉糖2000年度约67万吨,主要是液体葡萄糖浆和麦芽糖占到60%以上,果葡糖浆产量很少,实际产量不到1万吨,而且产品都为淀粉糖的初级产品。但是到了2005年,淀粉糖的产量达到了420万吨,而国家农业部预计2006年淀粉糖产量达到520万吨,将替代食糖消费量50万吨左右。目前淀粉糖甜度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其产能正不断扩大,低价淀粉糖产量不断增加。
变性淀粉是在淀粉具有的固有特性基础上,为改善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而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酶法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中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变性淀粉的最大用户是造纸,最有发展前途的是食品。美国是世界变性淀粉最大的生产国,年产约200万吨,主要用于造纸。美国年产纸及纸板7000万吨,使用150万吨的变性淀粉,%,占美国变性淀粉总产量的3/4。变性淀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中国有丰富的淀粉原料资源,目前中国已有生产40余万吨变性淀粉的能力,但实际生产只有20余万吨,此外每年还从国外进口几千吨。国内迄今最大的用户是造纸行业,每年用8万多吨变性淀粉,1997年中国纸及纸板年产量已达2700万吨,变性淀粉用量只及纸及纸板的千分之3。近几年,国家重点组织了多项玉米变性淀粉技术产业化开发,实现了关键设备国产化,逐步解决中国变性淀粉品种少、系列化程度低,部分产品还需进口的状况。部分产品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2004年,中国变性淀粉实际产量在50万吨左右。中均递增速度达到27%,远远高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玉米变性淀粉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使玉米生产变性淀粉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高,是玉米原值的几十倍,发展变性淀粉产业潜力巨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创新,变性淀粉是淀粉深加工的必然趋势。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在中国,汽车喝“酒”——玉米替代石油的时代已来临。由于机动车增多造成的碳氧化合物污染严重,乙醇汽油担负环保之责。所谓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的一种新燃料。2004年年底,东北三省及河南省已经实现或开始全省推广的计划,如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全省将封闭推广乙醇汽油,禁止销售普通汽油。另外湖北9个地市、山东7个地市、江苏5个地市、河北6个地市成为了局部试点城市。按
玉米深加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