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民防”建设课题调研实施方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上海市委九届第十六次全会也提出了“公正、包容、诚信、责任”价值取向,以期用党和政府的诚信引领社会的诚信建设。从2009年至今,长宁区民防系统顺应时代要求,先后提出“民防姓民”、“民防为民”、“诚信民防”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长宁特色、上海特点的诚信建设之路。
一、顺应潮流——“诚信民防”建设的历史背景
诚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和经济交往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之一,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在整个诚信体系中,政府诚信在社会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等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决定了社会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的前进方向,也是其他诚信良性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诚信建设关系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关系着政府的公信力。
(一)回应民意民需:民防建设的人本尺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民防事业发展的轨迹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消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
既是基础,又是保障,往往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民防建设需要主动回应社会关注和民众需求,不断提升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二)践行核心价值:民防建设的内在要求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诚信作为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行为准则,以诚行事、以诚立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要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外在体现,是社会和谐进步的根基,是引领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旗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就是要将中央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成具体实在的行动,走在社会诚信建设的前列。
(三)坚持融合发展:民防建设的转型创新
全国第六次人防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新的形势下把人民防空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由此,坚持“依防空之势,做防灾实事;依防灾之力,打防空基础”,促进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实现民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是民防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四)融入社会管理:民防建设的现实需求
当前,我区正处于建设向管理过渡、城区形态逐步定型的发展阶段,区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精品城区、活力城区、绿色城区”的目标和任务,特别是成功创建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民防工作所承担的职能来看,民防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不懈追求——“诚信民防”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民防事业如何在结合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成为摆在民防系统全体人员面前的现实问题。长宁民防人根据国务院民防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长宁实际,大胆探索,不懈推进(“民防姓民→民防为民→诚信民防”),内涵不断丰富;贯彻落实政府实事项目,影响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民防事业科学发展。
(一)初步转型阶段:民防姓民
传统意义上的人防工作主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军事斗争准备”上,各项工作都属于“埋头苦干”式的,与中心工作、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联系并不十分紧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人防向民防转化,准备向预防过渡,局部向社会拓展”等不断推动民防内部改革发展。尤其是经过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区民防系统就“民防要不要、能不能、怎么样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办党委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民防姓民”的指导思想,并提出了“坚持一个中心(科学发展)、注重两大建设(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提升三大能力(统筹发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诚信为民能力)”的总体发展思路,揭开了传统民防向现代民防转型的序幕。民防系统党员干部边学习边实践,体现在“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发展战略不动摇。按照中央、市委关于“两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民防工作服从、服务于长宁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不断完善“一个中心、二大建设、三项能力
”的近期任务、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把民防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城区安全、服务民生中去,在融入中实现民防的科学发展。二是坚持统筹发展不偏差。力争在“两防一体化”建设上有新突破,在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和安
践行诚信民防推进民防事业新发展-长宁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