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沿革
国有企业党组织地位
和作用的历史沿革
一马海军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党建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
果,项目名称为《第三研究院党建管理体系研究》,
项目编号3-4—2009-162一B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党的基层建设是党的全部
工作和整体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
党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发挥企业党建这
一
着历史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
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变迁,国有企业中
当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要坚持党
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要不断完善工
心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企业管
理体制
基层党的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
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有企业党建在
党的建设如何,企业党组织是否发挥有效
作用,党员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
关系到党的性质能否得到具体体现,关系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发挥社会主义国
有企业党建特有的政治优势,发展国有资
产的控制力,影响力,带动力,是巩固社
企业管理体制变迁的视角,对国有企业党
建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历史考察.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
这一时期是行政,党支部,工会"三
权鼎立"到"厂务会议"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公
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雏形,
早在那时,毛泽东就注意到了企业基层
,毛泽
东在陕甘宁边区高干会议上指出,一个
工厂内的行政工作,党支部工作和工会
工作分裂开来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三
者必须统一在这样一个共同目标之下:
成本少,产品好,销售快,这就是行政,
,
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了直属公营工厂的
厂长,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联席会议,决
定建立"厂务会议"制,一定程度上克服
了工厂内部的"三权鼎立"的现象,但是
又出现了厂长包办过多,削弱党支部与
工会独立工作的问题(罗争玉,2003).
毛泽东关于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的最初探
索尽管尚不成熟,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
下,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
革期间
这一时期是管理委员会,生产行政工
作厂长负责制,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
制到"书记挂帅"和"党委包办".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企业党
国之初,按照《共同纲领》等文件的规定,
在国营企业中,应该实行厂长领导下的工
厂管理委员会制,即由行政方面和工会方
面组织联合的管理委员会对企业进行管
,由于缺乏政治素质和业
务素质兼备的高级管理人才,厂长负责制
情况和认识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例如东北
地区实行厂长负责制,华北地区和华东地
区则实行了党委制.
"
一
五"计划时期,我国在企业先后实
行过"生产行政工作的厂长负责制(企业
的党组织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负有完全
责任,对行政生产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
责任)"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
责制".在"一五"计划时期的"生产行政
工作的厂长负责制"是学习借鉴了前苏联
的"一长制",中央在
批转华北局《关于在国营厂矿企业中实行
厂长负责制的决定》时指出,随着国家进
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中央各部及各地区
日益加强了国营厂矿的领导,"中央认为
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全国各国营厂,矿(包
括地方国营厂矿)中实行厂长负责制,以
便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的领导水平,更好
地完成国家计划".随后,党结合我国实际
和苏联经验继续探讨国营企业的领导管理
,党的八大针对当时实
行"一长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一切企
奇在八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正式提出在国
营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在企业中,应当建立以党为核心的集体
重大的问题都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和共同决
定,凡是日常的工作都应当由专人分工负
责".这标志着我国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党
,当时
对"一长制"并没有完全否定,对于它在
整顿生产秩序,克服生产管理上的无人负
责现象,建立责任制度方
国有企业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沿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