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交通运输用地规划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交通用地的功能、交通用地的预测、各类交通用地的布局等。
【重点内容】掌握交通用地的预测和各类交通用地的布局方法。
【教学要求】认识和掌握交通用地规划的意义和作用,掌握交通用地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用地规模的确定与结构布局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交通用地规划
一、交通运输概述
1、概念
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讯的总称。即人、物和信息的载运、输送。
2、意义
1)交通运输影响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2)交通运输影响国民经济其它部门
3)交通运输与土地关系密切
3、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
交通条件是形成级差地租1的重要条件,对农业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影响。
土地是交通运输设施的载体,土地及其构成要素影响交通运输的结构和布局。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交通用地规划
4. 交通运输方式和特征
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
公路
航空
水路
管道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交通用地规划
各种运输方式的性能比较
运输方式运价低速度快连续性强灵活性大运载能力
铁路 4 2 1 3 3
内河 3 5 6 4 2
海洋 1 4 5 5 1
公路 5 3 3 1 5
航空 6 1 4 2 6
管道 2 6 2 6 4
第一节交通运输与交通用地规划
二、交通用地规划
交通运输用地规划的关键就是确定合理的交通结构保证运输的安全、经济,迅速获得最大的运输经济效益。
1、几个概念:货运量(吨)、客运量(人次)、货运周转量(吨公里)、客运周转量(人公里)、换算周转量(吨公里)
2、远景交通量预测方法
常用回归模型预测:y=a+bx
第二节公路用地规划
一、公路和公路等级
1、公路
是供车辆行驶的线型工程构筑物,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和遂道以及防护工程(护栏)、排水设施(边沟等)等附属设施共同组成。
2、公路路线
公路自身占用的土地;
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以外不小于1米范围内的土地;
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米,二级公路不小于2米范围内的土地;
特殊地质区域,根据防护需要确定的区域;
桥梁、隧道、服务设施等附属用地安全防护所需要保护的区域。
受其他条件制约较少;造价低
是指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形状和尺寸。
3、公路用地
第二节公路用地规划
一、公路和公路等级
4、公路的分级
1)高速公路:日交通量 25000辆以上 20年;
2)一级公路:日交通量 15000辆以上 20年;
3)二级公路:日交通量 6000-15000辆 15年;
4)三级公路:日交通量 2000-6000辆 10年;
5)四级公路:日交通量 2000辆以下 10年。
5、各级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行车速度(等级、功能、干扰程度、地形状况)
行车道宽度
路基
平曲线半径:道路由一段直线转到另一段直线上去时,其转角的连接部分采用的圆弧形曲线半径。
停车视距:同一车道上,车辆行驶时遇到前方障碍物而必须采取制动停车时所需要最短行车距离。
纵坡: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死亡谷”:北京八达岭高速51到56公里路段
概况:1998年该公路建成开通至2003年5月底,已经发生一般性交通事故458起,造成236人受伤,94人死亡。特别是在高速路进京方向51到56公里路段内就造成50人受伤,36人死亡。这段6公里长的道路和道路右侧葬送了众多生命的深渊被司机称为“死亡谷”。
原因:
从规划看,八达岭高速公路本应该是地区性旅游客运快速通道,然而这条道路却逐渐成为110国道的货车分流通道。
%,设计要求坡长应小于700米,实际坡长为1400米;二是第四、五、六路段坡度均超过4%,坡长不得超过1500米,而实际坡长为1600米;这意味着这段路长距离连续下坡,汽车制动承受不了,最后失灵发生事故。
超载车辆日益增多。
治理措施
货车限行、修路分流、设置避险车道
第二节公路用地规划
二、线路规划
1、线路规划
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考虑安全、环境、土地利用和施工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方案的全过程
2、选线原则
3、不同类型地区选线特点
平原、微丘陵地区
一是要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二是因地制宜;三是连通性好,路线短,节约用地;四是要与其他交通线路布局协调统一;五是经济合理。
山岭、重丘陵地区
3、不同类型地区选线特点
平原、微丘陵地区选线特点
,力求取直短捷;微丘地区沿地形布设
;与其他线路相交,倾角不小于45°
山岭、重丘陵地区选线特点
,减
第十章基础设施用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