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品种介绍 2
第一节产地与分布 2
第二节品种形成 2
第三节体型外貌 3
第二章天祝白牦牛生产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5
第一节发展现状 5
第二节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及措施 9
第三章天祝白牦牛特异性 17
第一节白牦牛是世界稀有珍贵的遗传资源 17
第二节天祝白牦牛肉 18
第三节天祝白牦牛血 18
第四节天祝白牦牛乳 19
第五节天祝白牦牛毛 19
第四章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技术 20
第一节技术方案 20
第二节本品种选育 22
第三节选种技术 25
一、公白牦牛的选择步骤 25
第五章天祝白牦牛的饲养管理 27
第一节天祝白牦牛的采食、消化特性 28
第二节天祝白牦牛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32
第三节天祝白牦牛母牛的饲养管理 34
第四节天祝白牦牛犊牛哺乳及犊牛培育 36
第五节最佳牛群结构的建立 40
第六节天祝白牦牛的两季放牧与补饲方法 42
第七节天祝白牦牛的群体管理 50
第六章天祝白牦牛的育肥 56
第一节天祝白牦牛安全越冬措施 56
第二节天祝白牦牛的育肥 59
第三节高原牦牛育肥及最佳屠宰时机 61
第一章品种介绍
第一节产地与分布
天祝白牦牛是产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我国稀有而珍贵的牦牛地方类群,也是甘肃省的特产优势畜种之一,已列入国家家畜品种志和甘肃省家畜品种志。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东端,海拔高度2040米—4874米,无霜期90天—120天,年均气温0℃—℃,最低气温-30℃,℃,℃,降水量300毫米—416毫米。以该县毛毛山沿麓的西大滩、安远、抓喜秀龙、柏林、松山、钱宝、石门等乡(镇)为中心产区,其它乡(镇)虽有少量分布,但品质略差。2001年,,其中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甘肃省重点种畜禽场)年存栏原种724头,可提供种牛100头。每年6月—12月向社会提供种牛,截止目前已向新疆、山西、青海、甘肃等地区提供种牛800多头。
第二节品种形成
相传,100多年前,天祝地区人烟稀少,水草丰美,藏族牧民逐水草游牧,当时就有少量的白牦牛个体存在,由于天祝白牦牛不仅是当时给朝庭的贡品,而且能染色和经济价值高,是远销国内外的珍品,可制作古戏装和圣诞老人的胡须、蝇拂、刀剑缨穗及假发等,加之肉质鲜嫩,食之有野味,深受消费者青睐。因此,来天祝收购毛、肉的商人多,促使当地牧民历来就注重繁育白牦牛。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发展畜牧业,积极开展白牦牛的选育工作,使白牦牛的数量迅速增加,质量显著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立了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领导小组和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专门从事白牦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并确定了
“肉毛兼用”的选育方向,制定了选育计划、《天祝白牦牛评级试行标准》及种质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建立了选育区和育种核心群,使天祝白牦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得以科学有序地进行。可以说,天祝白牦牛是在原有少量白牦牛的基础上,经产区各族劳动人民,特别是藏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不断选育而发展起来的。
第三节体型外貌
一、外貌特征
天祝白牦牛毛色为纯白,体态结构紧凑,有角(角形复杂)或无角。耆甲隆起,前躯发育良好,荐部较高。四肢结实,蹄小,质地密。尾形如马尾,体躯各突出部位,肩端至肘,肘至腰角,腰角至髋结节,臀端联线以下,包括胸骨的体表部位,以及项脊至颈峰,下颌和垂皮等部位,着生长而光泽的粗毛(或称裙毛)同尾毛一起围于体侧、胸部、后躯和四肢、颈侧、背腰及尾部,着生较短的粗毛及绒毛。
二、天祝白牦牛两性异形显著
公牛头大、额宽、头心毛卷曲,有角个体角粗长,有雄相。颈粗,耆甲显著隆起。睾丸比普通黄牛种的小。
母牛头清秀,有角个体较细,颈细,耆甲隆起,耆甲后的背线平直,腹较大不下垂,乳房发育差,乳头短小。
第二章天祝白牦牛生产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第一节发展现状
一、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天祝白牦牛因其被毛纯白如雪,对高寒严酷的草原生态环境适应性强,深受当地农牧民群众的喜爱。已被列入《全国家畜品种志》、《甘肃省家畜品种志》和全国78个重点保护品种名录。由于各级政府对天祝白牦牛的重视,天祝白牦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制定的全国第一个牦牛评级标准,已应用于保种选育工作中。1995年以来,农业部相继列项开展了“天祝白牦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天祝白牦牛资源场建设”等项目实施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天祝白牦牛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显著提高,生产设施有所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加强,,,%,,建成了以资源保护和扩繁为主的国家级资源场,
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技术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