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转向节的加工工艺,设计钻M22孔的钻床夹具
设计要求:中批量生产手动夹紧通用工艺装备
设计内容:1、熟悉零件图;
2、绘制零件图(一张);
3、绘制毛坯图(一张);
4、编写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各一张);
5、绘制夹具总装图;
6、说明书
目录
序言 3
一、零件的分析 4
(一).零件的作用 4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4
二. 工艺规程设计 4
(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4
(二) 基面的选择 4
(三) 制订工艺路线 4
(四)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4
三、夹具设计 12
(一)问题的提出 12
(二)夹具设计 12
(三) 定位误差分析 13
四、参考文献 14
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四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分述如下:
1. 以φ25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的孔。
2 以φ25孔为基准来加工φ60的圆弧和圆弧的两个端面来达到图纸要求。
3 以φ25孔来定位来加工16的槽来满足垂直度要求。
4 铣32×32面后钻孔攻丝加工M22螺纹孔。
二. 工艺规程设计
(一)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的材料为HT200铸铁,考虑到零件的几何形状比较复杂。所以用铸造的形式进行毛坯的制造。
(二) 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φ25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块V形块支承这两个φ55作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2)精基准的选择。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该进行尺寸换算,这在以后还要专门计算,此处不再重复。
(三) 制订工艺路线
工序 1) 铸造
2) 时效处理
3) 铣90×32面
4) 钻,扩,铰孔
5) 检查
6) 车圆弧,车圆弧端面
7) 翻转车另一端面
8) 铣断
9) 铣16mm槽
10) 铣面
11) 钻、攻M22螺纹孔
12) 检查
(四)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根据加工工艺,分别对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如下:
3. 铣90×32面:选择YT15硬质合金刀片
1) 由表1 铣削深度,
2) 端铣刀直径为80mm,
3) ,
4) Z=5,
5) 铣刀几何形状由表2 ,
6) 选择切削用量
(1)确定铣削深度:由于加工余量不大,可在一次走刀内完成
(2)确定每齿进给量:采用不对称端铣以提高进给量,根据表5 当使用YT15铣床功率为7Kw时
7)选择铣刀磨铣标准及耐用度
由表7 铣刀刀齿后刀面最大磨损量为;由于铣刀直径故耐用度
8)确定切削速度v和每秒钟进给量
切削速度由表13 时
各修正系数为
故
根据X52k型立铣床说明书(表24)选择
因此实际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
9) 计算基本工时
式中 L=90mm 由表20 不对称安装铣刀入切削量及超切削量
y+△+d=92
故
4. 钻,扩,铰孔
钻:1) 选择钻头:选择高速钢麻花钻头,直径
钻头几何形状为(表1及表2):双锥修磨横刃,
2) 选择切削用量
(1) 确定进给量:由表5 当加工要求为7级精度, 材料为铸铁时时
由
时
按钻头强度确定进给量由表7 当灰铸铁时时:
按机床进给机构强度确定进给量由表8 灰铸铁时
时:机床机构允许的轴向力为9800N。Z535允许最大
CA6140车床拨叉(831002型号)的加工工艺及钻M22孔的钻床夹具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