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理论论文理论困境论文: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主权理论是现代国家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在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的困境不仅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工具性,更是因为主权理论正面临着来自经济一体化、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挑战。要使主权理论走出困境,首先必须改变传统的主权观念,充分认识到国家主权的工具性,合理的运用国家主权来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主权理论;理论困境;出路
主权理论自16世纪产生以来,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现代国家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由于主权理论本身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满足特定的需要而出现的,因此其本身不可避免的具有历史局限性和工具性。在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在经济一体化、超国家组织、跨国公司等的挑战下日益表现出其不适应性。
一、主权理论的历史发展
主权概念的起源和历史与国家的性质及演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认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解释了主权思想。他在《政治学》一书中指出,“在所有的社会团体中,以国家为最高,它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国家与社会的主要区别是国家有统治权。”①
近代第一个系统地提出比较完整的主权理论的是法国哲学家让·布丹,在他看来,主权是“统治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约束的最高权力。”②并且主权在范围和时间上也是无限的,它代表绝对的和永久合法的权力。
但是布丹的主权理论主要涉及国家的对内主权,如立法权、宣战及媾和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造币权等。对于国家的对外主权,比较系统的进行阐述的是荷兰法学家胡果·格老秀斯。然而格老秀斯并不认为主权是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而是主张每一个社会的最高权力都应服从于自然法和国际法的限制。至此,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基本形成,即主权是等性。
国家主权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进入国际社会并指导国际关系实践活动,是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之后。1648年由欧洲主要国家签定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法律上确认了德意志诸侯各邦享有独立主权,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政治体制下的世界主权论,从而在国际关系实践中确立了主权国家的地位与国家主权的原则。
在当今国际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关系日益紧密,国际合作逐步加强,全球性问题逐渐增多,为实现国家利益、全球利益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让渡和自愿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现象日益普遍。在这种全球化大背景下,也产生了许多新的主权理论,如主权过时论、主权弱化论、全球治理理论等。
二、全球化时代主权理论的困境
(一)主权理论自身的困境
由于主权理论本身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满足特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因此,主权理论本身不可避免的具有历史局限性,受限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布丹生活的年代,正处于天主教和胡格诺教内战时期,他的主权理论就是为了遏制国内封建割据势力和反对国外罗马教廷的干涉,加强王权,谋求国家和民族的统一稳定而提出来的。格老秀斯的主权理论之所以侧重于对外主权与当时荷兰所处的国际地位有密切关系。为了反对西班牙的侵略,争取荷兰在国际上的独立身份,格老秀斯提出了以对外主权为主的国家主权理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权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成分的。在民族国家形成之初,主权被用来对抗教会神权,维护民族国家的统一以及维持统治者的统治合法性。当试图摆脱封建依附的市民阶层出
主权理论论文理论困境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