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长征组歌”这一主题,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多少文人墨客用不同的方式抒发过对长征的感慨和歌颂。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就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而言,抑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长征组歌》用10个不同的战斗生活场面,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以细腻、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红军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
《草》借一个普通战士的视角塑造了周恩来的光辉形象。
《长征》则以文学剧本的形式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2、了解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内容的一般方法,感受红军指战员的高大形象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3、记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
4、学习理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学习当节目主持人,做到有信心,有口才,有连缀语,有服务意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课文《七律长征》(1课时)
课文《长征组歌》两首(1课时)
课文《老山界》(2课时)
课文《草》(2课时)
课文《长征》节选(2课时)
诵读欣赏(1课时)
写作(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起始课)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想一想,红军长征的故事你了解吗?能否为大家讲一下。
思考
讲述
.
2
速读单元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本单元的5篇课文,各自从什么角度讲述长征的?
(2)你能为大家至少写一个单元教学目标吗?
.
思考
讨论
拟写
.
目的是初步了解课文,激发兴趣。
3
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依据单元提示、课文练习和自己的体会,大致明确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集体讨论,做到基本一致。
参见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七律长征.》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1)关于长征你知道哪些?
交流已有的资料,如长征经过了哪些省,行程多少里等。
(2)教师补充讲述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
通过老师的补充讲解,进一步加强对长征的了解。
2
朗读课文
(1)教师范度读全诗,正音正形。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3)教师指导朗诵,介绍四字学习
法——译、读、悟、诵
译:指疏通诗歌大意;读: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悟:理解诗歌内涵;诵: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再现作者的情感。
听讲;
放声朗读;
掌握方法。
3
研读课文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2.“红军不怕远征难”,远征究竟“难”在何处?作者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几幅“征难图”?
、颈联在结构上是怎样的关系?)首联与尾联在结构上又是怎样的关系?
,1935年5月抢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
(“不怕”——革命英雄主义;“更喜”——革命乐观主义。)
(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总分关系,颔联承“千山”,颈联承“万水”(总起与总收,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的统一)
1935年6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颔联腾五岭、跨乌蒙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为什么颈联上下句不按时间顺序写呢?颔联和颈联各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5。1935年8月21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右路军出发过草地,以张国焘为首的左路军却南下,另立中央,以贺龙、关向应为首的二方面军还没有开始长征,这是历史事实,但作者为什么要在诗中说成是“三军过后”呢?
颔联.:夸张。颈联:纪实。
“三军”一词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
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4
拓展阅读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壮歌。毛泽东不但写下了《长征》来加以赞颂,而且在长征途中写下了许多诗。请读下面两首诗,让我们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革命精神。(用投影仪打出《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
自由朗读,有兴趣的也可以背诵、抄写。
教学
反思
第三课时《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导入:
(苏教版)初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