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护理常规
RICU
王春晓
1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早期症状轻微,多于冬季发作,春夏缓解。晚期因炎症加重,症状可常年存在。
2
概述
病理学特点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黏膜分泌增多。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3
病因
吸烟焦油、尼古丁和氰氢酸等化学物质:损伤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腺体分泌增多、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积聚→诱发感染。
4
病因
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和细菌感染,鼻病毒、粘液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多见。在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混合感染损伤气道粘膜的基础上可继发细菌感染。
理化因素如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的慢性刺激。
5
病因
气候寒冷常为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及急性加重常见于冬天寒冷季节,尤其是在气候突然变化时。
过敏因素部分患者与过敏因素有关。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以及化学气体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因素而致病。
6
病因
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高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7
病理生理
气管、支气管的内壁都覆盖着一层黏膜,由纤毛柱状上皮和杯状细胞组成,黏膜下层含较多的黏液腺和浆液腺,腺体导管开口于黏膜表面。正常情况下,杯状细胞和腺体分泌少量黏液覆盖在黏膜层表面,对黏膜起保护作用,可保持气管黏膜的湿润,以便把吸入气管、支气管内的尘埃颗粒、细菌等黏附住,阻挡其进入肺组织深处,然后,再借助于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摆动,把它们排到气管上端的喉头部位,经口腔咯出。
8
病理生理
气管、支气管的腺体和杯状细胞增生、肥大、分泌功能亢进→痰多
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纤毛破坏→抵抗力下降
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支气管平滑弹力纤维遭破坏,细支气管软骨萎缩、变性、阻塞→晚期可引起肺气肿和肺心病
9
临床表现
咳、痰、喘、炎
咳咳嗽,以晨起为著
痰一般呈白色泡沫状,若伴发感染则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可呈脓性或偶尔痰中带血。小量 20~50ml /24h
中等量 50~100ml /24h
大量>100ml/24h
10
慢支急性发作护理常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