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率》教学设计
一、【概述】
电功率这节是初中二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课需要一课时45分钟。主要学习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公式、单位,会用W=Pt 推导电能单位千瓦时的来历,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或P=UI进行初步的计算,体验探究过程掌握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的联系和区别。
初中电功率计算可以说是电学中的难点部分,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多,方法灵活多样,学生实际计算起来有很大难度,对于电功率开端的教学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式,对以后的公式推导和教学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真正从概念上来理解,是很困难的,通过体验探究过程,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的联系和区别。
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不仅可以生动形象的讲解知识,而且还能图声并茂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用实物投影进行例题展示过程中,不仅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更能体现课堂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我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我的教学有促进课堂效率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
理解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知道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
会用W=Pt 推导电能单位千瓦时的来历
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或P=UI进行初步的计算
掌握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的联系和区别
:
运用类比法(知识的迁移)得出电功率的定义
观察用电器的铭牌或相关标注,了解与用电器功率有关的参数.
体验探究过程掌握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的联系和区别。
: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具体事例,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关心日常生活中各种用电器功率的大小,具有节能意识。
三、【学生分析】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电功率这一节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少,仅仅对灯泡知道要买多少瓦,至于为什么就不知道了。作为新知识,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这样不仅贴近学生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二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功率,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得出新知识。
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是这节课的难点,可以让学生充分动手体验探究过程,从而真正的突破难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电功率是初中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用的是从生活实际出发,根据能效标识,创设情境挑选节能电冰箱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公式、单位,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推导千瓦时的来历,认识节能的不同方法,可以采用功率小的用电器,也可控制用电时间,体验科学问题与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体验科学探究
过程,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的意义,学会认识不同电器上标出的功率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五、【教学资源与课件设计】
知识点
资源名称
使用时间
应用方式和作用
1、电功率的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基本知识
10分钟
运用类比法
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2、常用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
5分钟
出示多媒体图片
突出、强化教学重点
3、计算电功率和电功
例题
10分钟
《电功率》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