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讨论稿)
编号:YH—ZR—01—03
1、总则
、为适应公司发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劳动人事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人员的定岗、定编、内部用工竞争上岗、人员调入调出及借用、职工退休、临时用工管理等各项具体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厂、处、机关各部门。
2、劳动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各类管理岗位及管理人员职能,精简职能部门,减少管理层次。
、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测定岗位工作量,确定用工人数,实行定岗定员,减员增效,有效合理分流富余人员。
、坚持责任和利益相统一原则,明确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工资收益与公司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
、加强劳动保护,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劳动人事管理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人事科作为公司劳动人事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公司党委及公司董事会领导下,进行工作并对公司党委及董事会负责。各厂、处、科室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劳动人事管理工作。
、劳动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责
、负责公司定岗定编及劳动定额的管理工作。
、根据政策负责企业年度用工计划及政策的制定。
、根据工作需要,负责对公司内部劳动力资源的合理调配。
、负责工资政策的落实及工资的支付。
、负责对公司厂、处及机关各部门职工考勤的审核、处理。
、负责职工各种政策规定假期的落实及公司内部规定的有关问题的处理。
、负责职工的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政策的落实。
、负责公司组织人事、干部职工的培训、考核、选拔、推荐、奖惩、统计、调出、调入的呈批及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工人技术职务的考聘。
、负责组织人事、劳动用工方面的其他工作。
4、定岗定编管理
、定岗定编原则
、部门(单位)设置坚持“精干高效”的原则。
、岗位人员设置坚持科学合理,一岗多能,一人多责的原则。
、责任和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定岗定编的组织实施
、公司成立由企业管理科、组织人事科、生产技术
科、调度中心等部门参加定岗定员工作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办公室设在企业管理科。
、定岗定员工作小组根据生产运行的需要,设定岗位,配置人员。
、每年一至二次对各岗位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是否合理进行跟踪分析,进而进行进一步完善调整,直至实现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的最佳结合。
、每年两次对各岗位的工作效益、质量进行考核,努力实现以最少的费用投入,获取最大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岗位分类及设置
、直接生产岗:是指在各厂、处直接从事生产的岗位,包括水泵运行、自控调度、投药加氯、总降配电、净水管道等岗位。
、辅助生产岗:指为生产服务并完成辅助生产任务的岗位,包括:渠道水库、水质检验、机电仪维修、安全保卫、驾驶员、采购、保管等岗位。
、专业技术岗:指具有专业技术并从事专业工作(含
管理方面)的岗位,包括:专职从事技术工作已取得专业职称资格证书并被聘任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
、行政管理岗:指在公司各管理岗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公司机关各部门及厂、处管理人员。
、保障服务岗:指服务于职工生产和间接服务于生产的岗位,包括:食堂、勤杂、门卫收发、通讯、打字、厂区绿化等岗位。
、定岗定编的测算方法
、遵循“精干高效”的原则,按照工作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确定机构(单位)的设置,尽可能地使一个部门承担起多项性质相近或相似的职责。
、以任务测算,根据任务的繁重程度,测算岗位的设置,最大限度地做到一岗多责,充分发挥岗位的工作效益。
、以设备测算,根据设备运行的数量、频率、效率测定岗位。
、以工作时间测算,最合理地使人员实现每周40小时满负荷工作制。
、以比例测算,对一些既非生产岗位又非管理岗位而界与两者之间的辅助性岗位,按生产岗、管理岗人员总数的比例测算岗位。
5、内部职工竞争上岗管理
、在公司定岗定编基础上,组织人事科严格依据编制定员调配人员,内部实行竞争上岗管理。
、竞争上岗原则
竞争上岗遵循岗位公开、公平、择优录用的原则,实行双向选择。
、适用竞争的岗位
、专业技术岗:对已获得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在批准的职务岗位数额内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竞争上岗。
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