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备课的做法和要求
2008年,我校开始尝试小单元集体备课,我校领导和教师亲临洋思中学考察,今年寒假前组织教师学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教材课标、学案,教师分章节研讨,利用假期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借鉴了洋思中学等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立足于实际,不断对集体备课进行完善,形成了小单元集体备课的程序和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使集体备课更实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集体备课的目的: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合力,从而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但集体备课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能将之落实到实处,甚至有的根本就没有集体备课,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师不备课。(上课拿一本教材,好一点的再拿一张篇子,一本练习册,进课堂就开讲,讲到哪里是哪里。至于学生的基础如何,应选择什么样的起点,怎样组织教学,关注学生,怎样进行分层,因材施教,全然不顾,这是最不负责的老师,更是造成差生的罪魁祸首。)有的集体备课也只是一个教师备好教案后,大家纷纷共享,成了集体不备课。有的学校学科之间,不同学科之间,年级之间都要围绕成绩进行展开竞争,与奖励挂钩,造成教师之间貌似神离。各留一手的现象。种种原因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基于此,我们要研究集体备课的做法,强化集体备课,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发挥团队作用。
集体备课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
二、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
学校同年级的教师成立备课组,每个单元有一个主备人,课备完后,另外的教师和主备人共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活动由备课组组长组织进行,学校做好检查、监督。
三、集体备课的要求:
1、集体备课做到“三定三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
2、基本模式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教案、学案,共同提高”。
四、备课的原则
严格执行“个人自备,集体复备,二次自备”原则。
五、具体流程:
(一)初稿阶段
1、主备人自主备课:
备课组长精心制定教学计划,分工协作明确每次活动的主要备课负责人(主备人)的牵头任务,定时间、地点、具体的内容。主要备课负责人必须对所承担的教学内容作精心研究准备。备课组成员自主研读主备稿。提前一周下发主备人的主备稿,备课组成员自主研读,写出修改建议。
主备教师提前一个小单元备好下一个单元的全部课程,包括一小单元所有新授课教案、学案、编制小单元练习题、小单元测试题,对测试题进行预测,准备好小单元课程所需要的资料,教具、课件等。
2、集体研讨。主备教师将备完的课交给组长,组长审核后,提前2天至三天,复印,发给学科组成员。每个成员要认真研究,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全组行讨论,形成共识,第一次修改教案,研讨做好准备。在组长的主持下,活动时先是主备人说备课思路,然后每人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有专人做记录。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最后备课组长作小结,并对议课活动作详细记录(记录在备课组活动记录本上)。组长组织集体讨论,比谁改的多,谁改的好。再由主备教师按集体讨论意见对所有的教案、学案、练习题,测试题,取众人之长,进行修改后交给组长审核,组长报年级主任审批登记。备课负责人在集体议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
4、个性修改(二次备课)。备课组成员回去后,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全面考虑学生的学情,在主备稿上进行个性修改,使教案更符合自己的实际
5、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熟悉使用电子白板。
(二)讨论稿阶段
组长把审核后的教案学案,单元练习,单元测试,复印发给教研组成员,各成员在依自身特点,教学风格,学生实际,对教案、学案、练习题、测试题进行修改,但其中的
“教学目标”“学法指导”,不能随意改动,对给定的习题不能增减和改动。
(三)定稿阶段
教师完成小单元授课后,对每节的教学案,练习题、测试题又进行纠正,写反思提高。在教学结束后写出教学反思,捕捉教学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亮点或败笔之处进行反思。让学生把错题记在错题本上。
通过集体备课后,课堂效果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参与度高。课题有效时间利用的好,课堂效率高,课堂达标效果好。目标准确具体,注重了启发式教学,倡导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做到了精讲精练、少讲多练。我教得顺心,学生学得开心、愉快。
落实各节的选题,进行三次备课,抓细、抓实、组织听课。
备课双主备人,导学案与小题分开,提前一周备好课,发给组内全体人员其他将习题和学案提前做好准备,选题要精、准、全有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有梯度、有选做题,作业布置正反面
数学备课组经验汇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