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本院对手术、麻醉、介入诊疗等高风险性有创操作项目实行分级管理,通过分级授权的方式对操作人员实施准入管理。
成立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委员会
以分管院长为主任,医务科长、护理部主任为副主任,,临床及医技各科室主任为成员。办公室设医务科。负责制定和定期更新本单位的《手术权限目录》及《高风险性有创操作诊疗目录》,各级医师授权,定期技能评价及资格变更,审定新技术的疗效、安全性、可行性等。
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
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具体分级参见《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新手术类别》『1996版』,96版中为分类的手术参照2002版要求):
Ⅳ类或特类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Ⅲ类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Ⅱ类手术:及时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Ⅰ类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同时医院根据自身的能力与任务制定除手术以外的各种高风险性有创操作诊疗目录。
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准入管理
本院对手术及高风险性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实施准入管理。手术权限的获得本院采取分级授权方式。
对手术医师开展Ⅲ类以下等级的手术资质的考评与授权,由科主任负责,科主任应依托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做好手术分级管理工作,根据每位医师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其受聘卫生技术服务及从事相关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考评合格予以授权。
对开展Ⅳ类及以上手术等级的手术资质的考评与授权,由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考评,考评合格予以授权。
第二类、第三类诊疗技术项目的人员资质要求按照卫生部或相关行业要求执行。
各临床科室主任负责对本科室人员开展高风险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予以授权。
护理部负责对护理人员开展高风险有创操作的人员资质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予以授权。
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委员会至少每三年应组织科室与专家对医师进行一次技术能力再评。
医师级别定义
住院医师
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高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主治医师
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或的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内者。
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临床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副主任医师:
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有博士后学位、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者。
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工作者。
各级医师手术(有创操作)权限
各科室根据外科手术技术操作常规,在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前提下,根据医师的技术资质(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及期世界能力水平,确定医师所能实施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18-01-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