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
1、政治法律因素:根据2000年达成的中美农产品贸易协定,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今年有6种乳制品实行大幅度的关税减让,这对我国乳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社会因素:目前国内乳产品人均占有量在10公斤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在百公斤左右。我国人均乳类消费量为13公斤,只相当于师姐人均消费量的7%。这说明我国现在的乳产品生产、消费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同时也说明我国乳业市场发展空间大。
3、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消费者对奶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而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至今还是乳制品的消费空白区,随着农业生产结果的调整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乳品消费仿佛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行业环境
1、新加入者分析:2002年,资金雄厚的新希望集团全速发展,一强力姿态进入中国乳品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在8个生先后收购11家乳品企业,成功的进入了中国“乳品王国”的第一梯队。
2、奶源分析:在乳业生产上,王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500多万头存栏奶牛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150万头,剩下300多万头都是改良牛,产奶量相对很低。
3、现有竞争者分析:目前国内乳制品加工企业1500多家,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的359家,突破亿元的只有12家。对于主要竞争对手,仅选取三家:伊利、光明、三元。
4、纵观蒙牛集团的发展,科技的创新是催促他们前进的又一法宝。
三、竞争对手
蒙牛和伊利具有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剪不断的渊源,他们之间的竞争从蒙牛创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并在伊利2003年度从光明手中夺得中国乳业老大座次的同时升级为PK对决。经过04、05、06三个年度的比拼,两家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乳品业的两极,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两个对手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发展战略等领域的巅峰对决。
1、产品创新
为增强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的竞争已从初级的同质化产品价格竞争,转入消费行为细分,寻求差异化、创新化发展,开发各种功能奶、高端奶,区分同质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价格战。
2、液态奶产品PK
液态奶是中国乳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占据中国乳品业的60%市场,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排名,这是蒙牛和伊利争夺的主战场,他们在液态奶产品的UHT奶、乳饮料、酸奶等三个主阵地展开猛烈的争夺。
3、营销创新
伊利、蒙牛双方斗法最精彩的看点就是在营销方面,这也是各种媒体评论最多的地方。蒙牛在营销方面是绝顶的高手,他们的“神舟”事件营销、“超女”娱乐营销、“送奶工程”公益营销,以及近日的“NBA”体育营销,极大的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为业界所称道。伊利在这方面也积极追随蒙牛,他们的“政府”营销、“奥运”营销、“明星”营销也搛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蒙牛在成功引入中粮后,实力已大为增强,业绩表现也逐年改善。继09年扭亏为盈后,(人民币,下同),%;而截至今年6月底止上半年,%,%。蒙牛在竞争激烈的乳制品市场脱颖而出,相信与其调整产品组合,全力攻占中高端市场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早年推出特仑苏系列外,蒙牛又推出了专攻中高端市场的新养道系列,成功让高毛
蒙牛战略环境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