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快速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白山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白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白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纲要主要阐明白山市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自身转型发展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和循环经济试点市等历史机遇,围绕“保增长、惠民生、调结构、上水平、抓稳定、促和谐”,着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524
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43亿元,,%,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592亿元,是“十一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亿元,,%;:::60:。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累计完成交通投资91亿元,公路总里程达到6375公里,比2005年增加1026公里,。建成了环长白山旅游公路、三道沟至集安界边防公路、长白山旅游机场;开工建设了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靖宇至松江河铁路。完成市区投资72亿元,建设和建成了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热等一批城乡基础设施工程,,城市供气普及率达到20%,供热能力达到1100万平方米。城市功能显著提升,被国家评为十大生态旅游城市。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文化和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立填补了白山市没有全日制高等院校的空白,%%,‰以内。市实验小学、长白山奇石文化城、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广电大楼、市医院门诊楼和住院部、体育场综合楼、轮滑训练基地等项目相继建成。被授予
“中国松花砚文化产业基地”称号,并获得松花石、松花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34元,%;,。城镇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内;完成“六路安居”工程改造面积954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29528户。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恢复、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生态环境工程稳步实施。累计退耕还林16785亩、小流域治理14条,资源环境承载力明显增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318天以上。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费量比2005年降低22%,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29%和10%。
改革开放成就显著。全市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53%提高到2010年的70%。全面完成新一
白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