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霍山县茧丝绸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X年春是实施茧丝绸行业“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季,也是茧丝价格处于高位运行后的回落调整时期,做好春茧生产收烘工作至关重要。县茧丝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县情实际出发,努力优化茧丝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以实现霍山茧丝绸产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蚕茧产量稳步上升,蚕茧质量提高明显,收购价格提高较快,蚕农实现增收1000余万元,收购秩序基本稳定。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现将201X春茧生产收烘小结如下。
一春季生产实绩
201X年春我县蚕茧张种产量高、茧质优、茧价蚕农满意。春季共发放蚕种2.2万张,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张种产量达46.5公斤,同比增产9.8%;全县共产鲜茧1023吨,较去年增长108吨,增长11.8%;主渠道收茧818吨,占总量的80%;综合收购均价25.2元/公斤,同期相比增长8.8元/公斤;蚕农收入约2578万元,较同期净增1078万元,同比增长71.8%。方格簇上簇、小蚕共育、大棚养蚕等养蚕技术推广率均有增加。蚕茧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蚕农栽桑养蚕信心十足,专业大户不断增多。茧丝绸产业在我县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二春茧生产收烘
今年春季蚕茧生产收烘工作是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一)蚕桑生产
1、抓蚕种供应,奠定丰产基础。年初,在茧丝行情上涨,全国蚕种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县内蚕农养蚕积极性高涨,原预留本县201X年春用蚕种严重不足。为确保我县蚕农有蚕可养,县茧丝办把解决蚕种供应的现实问题与产业长远发展、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极积采取应对措施。201X年底就开始对本县春用蚕种数进行了统计,摸清实情,掌握数字,及时协调关系、与外地蚕种场联系,组织从外地购入部分蚕种,弥补县内用种不足,加大对蚕种的调控,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蚕种管理,对调入的蚕种严格调入手续,仔细检查对方的质检报告书,不合格蚕种坚决不准流入我县,保证了蚕种供应和质量的安全。加大对催青设备的投入,抽调专人具体负责春蚕种的催青工作,实行标准化催青,
安徽省霍山县茧丝绸上半年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