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史前美术
【母神雕像】在欧洲许多国家出土了一大批圆雕和浮雕女裸体原始雕像。这些雕像的共同特征是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臀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被人们称为“原始的维纳斯”。在维也纳的威伦道出土的女性雕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拉斯科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发现于1940年,描绘了大量的野马、野牛和驯鹿等原始动物。原始画家用粗壮而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廓,并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制作年代稍晚于拉斯科洞窟。绘画中最突出的是《受伤的野牛》。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轮廓线比较细,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细浓淡变化,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通过动态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明暗起伏更为丰富,感情也更加细腻。
【拉文特岩画】属于中石器时代艺术,主要分布在西班牙的拉文特地区。是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狩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主要的特点,人物以剪影的效果表现出来,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表现人物的动势。岩画富有生活气息,但忽略了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巨石建筑】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物。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是最典型的代表,以其雄伟的环形结构、宗教的庄严肃穆和悲剧性的壮美而引人瞩目。
第二章古代东方美术
【正面律】古埃及艺术具有严格的程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正面律。正面律表现在圆雕中,即人物无论是站立或安坐,都需正面直对观众,头部和身体保持笔直状态;表现在浮雕和壁画中,即人物的头部为正侧面,眼睛、肩及身体为正面,腰部以下又是正侧面。
【方尖碑】是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用整块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塔尖常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
【乌尔的“军旗”】是一件苏美尔人制作的镶嵌画,即在涂满沥青的木箱上用贝壳、天青石碎块、粉红色石灰石镶嵌成战争与和平两幅不同的画面。以分层叙事的构图展开情节。人物造型注意身份和表情的刻画,采用类似正面律的画法。画面四周和各层之间用几何形装饰,色彩对比鲜明,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萨尔贡铜像】约创作于公元前2300年的阿卡德王朝。是神化的帝王肖像。雕像塑造写实而夸张,神情庄重威严,个性坚毅。
【纳拉姆·辛纪功碑】是阿卡德王朝时代的雕塑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纳拉姆辛王率军征服山地部落的历史场面。画面采用了对角线的构图,生动表现了军队翻山越岭的远征,这种安排使画面产生了动感和空间感。
【汉谟拉比法典碑浮雕】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朝鼎盛时期的国王,他在位时颁布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刻在磨光的玄武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楔形文字。浮雕刻画了太阳神沙玛什向汉谟拉比国王授予法典的场面:太阳神形体高大,正襟危坐,正在向汉谟拉比授予权杖和法环,汉谟拉比神情肃穆,举手宣誓。太阳神的威严和汉谟拉比的谦恭形成有力的对比,整个场面充满了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
第三章古代希腊罗马美术
【爱琴美术】在创造希腊古典文明的主要民族多利安人和伊奥尼亚人到达希腊本土之前,地中海东北部的爱琴海地区就曾经存在过从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的国家。在艺术史上,这一文化被称为“爱琴文化”或“克里特—迈锡尼文化”。从广义来说,它也可作为希腊美术的一部分。爱琴美术主要有季克拉基斯美术、
克里特美术和迈锡尼美术。
【狮子门浮雕】迈锡尼卫城的“狮子之门”在一块三角形的大石板上刻着一根柱子,两旁有一对狮子相对而立,造型粗壮有力,是西方最早的纪念碑装饰雕刻。
【希腊柱式】神庙是古希腊城市最主要的大型建筑,其典型形式是围柱式,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公元前6世纪,这些形式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定型的做法,即以后古罗马人所称的“柱式”。希腊时期典型的柱式包括3种,即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
【帕提农神庙】是为雅典城邦守护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采用了希腊建筑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围柱式建筑样式,神庙建立在一个长约70米、宽约30米的三级台阶上。它的屋顶是人字形坡顶,东西两端有山墙,这是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形式。它的柱子采用了多利克式,列柱的比例为17:8,,东西三角楣有高浮雕装饰,檐壁采用了浮雕饰带。它结构匀称,比例合理,有丰富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建筑结构和装饰因素、纪念性和装饰性、内容和形式取得了高度的统一,是世界艺术史上最完美的建筑典范之一。
【希腊瓶画】是希腊陶器上的装饰画,依附于陶器而得以流传下来,代表了希腊绘画风貌。
中外美史名词解释(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