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我们需要生存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独生子女家庭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公子”“公主”的出现,导致很多孩子像孵小鸡一样被保护着。上放学爸妈或者长辈接送,经常看到这样一幕,大人肩上背着个书包,手里牵着个孩子,等到教室后,还帮孩子把书本拿出,顺便把作业上交。放学来接时,看到教室里大人在帮孩子扫地,甚至很多地方还出现了家长“陪读”的现象。更有甚者,在子女就业,找对象时,家长跑东跑西,一些身高马大的小伙子却翘着二郎腿坐在一旁,任由父母被挤得气喘吁吁。久而久之,出现了很多社会上的“无能”,离开了父母的保护就无法好好地打理生活,进入社会打拼。现在有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运用各种办法为孩子选好了一条路,并预知排除掉一切障碍,从而使孩子能在顺境中成长。其实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孩子就像飞蛾一样,必须经过磨练才能真正地展翅飞翔,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下来。如果父母总是在孩子出现困难时,帮助他或者甚至于完全代替他处理所有问题。那渐渐地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对父母的依赖感,认为所有问题都应该由父母解决,而自己什么也不需要做,从而就注定了孩子在社会竞争中的失败者的地位。看到这里,生存教育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被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世界卫生组织也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七项内容。其中包括智力正常,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能动的适应和改变现实环境,人际交往和谐等。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又该为孩子将来的生存做些什么呢?
。生活的含义很广,我们孩子的生活欠缺什么?吃?NO!穿?NO!那么在如今吃穿不愁的年代,孩子到底缺什么呢?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吃不起苦,一旦脱离搀扶,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都只能望洋兴叹。
(1)开展“吃苦教育”。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早当家呢?究其原因是孩子因贫穷,物质需求很少能得到满足,从小经历的挫折多,而挫折的正确处理,可以成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
,从而也增强了孩子应对变化环境的能力;在生活中很少能有依靠的力量,在很多情况下只能被迫自己来,因此对现今独生子女占多数的青少年一代多些“吃苦教育”吧。
日本在“吃苦教育”上有独特的方法。曾经有中国的教师去日本访问,看到了这样的一副情景:幼儿园的孩子在冬季仍赤脚、穿着短袖、短裤在晨练,而且坚持用冷水洗脚。当问及“孩子冬天赤脚会感冒吗?”老师回答:“习惯了。”由此我们受到启发:我们学校是不是也可以适当地用些制度,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不妨让孩子“吃点苦”。
(2)让孩子在学校这个社会缩影中锻炼。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他认为,学校应成为一个小型社会,并符合儿童个人发展自己能力的需要。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学必须呈现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因而,学校不妨多让学生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和策划,集思广益,共同建设;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如拍卖会,跳蚤市场,今天我当家,我是厨房小能手等等,让学生直接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中;开展开放型的郊游活动,在各种自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意识。总之,不要把学校和社会搞得泾渭分明,让学生多一些丰富的社会实践,并正确加以引导,必将大大提高孩子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
(1)给孩子玩的空间。童年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就因为孩子有许多的玩
心理健康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