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课程标准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〇一四年八月
《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 学院各专业
授课对象: 大 一、二、三年级大学生
学分:
学时:16
一、课程的性质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必须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形势与政策教育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当代大学生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时政性、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判断和基本结论,运用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理解政策的途径,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
(一)知识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素质目标
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根据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本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安排同时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与《形势与政策》课在思想体系和内容上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学好《形势与政策》课对于学好其他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学内容上的相互衔接,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教学目标上的一致,决定课程开设的并进。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山西省高校工委宣传部下发的每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以及结合我校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每学期确定3个专题作为理论教学内容。本学期确定的3个专题分别为:“坚定理想信念共筑
《形势与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