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1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是法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法国浪漫主文学的翘楚、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雨果的生平简介
2
1、诗歌创作
第一块纪念碑:《颂歌和杂诗》(处女作,1828年定名为《歌吟集》)。
名垂史册的三部杰作:《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 、《历代传奇》(1859-1883) 。
其他主要诗集:《东方集》(1829)、《秋叶集》(1831)、《暮歌集》(1835)、《心声集》(1837) 、《光影集》(1840)等。
雨果的创作概况
3
三大代表作:《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
其他作品:《布格·雅加尔》(1819,第一部小说)、《死囚末日记》(1829,最早表现人道主义思想) 、《笑面人》(1869) 、《九三年》(1873)
2、小说创作
雨果的创作概况
4
第一个剧本:《克伦威尔》(1827) ,其序言成为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
1830年,戏剧《欧那尼》在巴黎上演,引起古典主义派与浪漫主义派的激烈争斗,史称“欧那尼之战”。
《城堡里的爵爷们》(1843)被称为“雨果戏剧创作生涯的最后一曲”。
3、戏剧创作
雨果的创作概况
5
青年雨果的生平与创作
— 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领,母亲信奉旧教,拥护王室,在政治倾向上与父亲不同。雨果青年时期思想比较保守,和母亲的影响有直接联系。
—这时期受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较深,1822年发表《颂诗集》,歌颂封建王朝和天主教,获国王的年金赏赐;182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冰岛恶魔》,有明显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十分崇拜消极浪漫主义代表夏多布里昂。表示:“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
6
转向浪漫主义—雨果逐渐看清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动面目,于1826年左右公开站到反对波旁王朝的一边,表示对革命的同情。1827年写下剧本《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正面阐述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批判伪古典主义,反对“假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1829年创作剧本《玛丽蓉·德洛尔姆》,1830年《欧那尼》上演。1831年写成小说《巴黎圣母院》,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典范作品。
7
矛盾:保守还是共和?
—从40年代开始,雨果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1841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1850年成为贵族院议员。1846年,雨果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转向资产阶级共和主义。
1851年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雨果参与共和党组织的反政变起义,因此遭受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历时十九年。流亡期间达到创作的高潮,发表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
8
— 1870年爆发普法战争,拿破仑第二帝国覆灭,他立即回到祖国,参加保卫祖国战斗。1870年巴黎公社起义,开始雨果并不理解,但当起义遭受镇压时,他挺身而出,为公社辩护,保护公社成员。1874年创作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 1885年5月22日,雨果因肺充血,在巴黎逝世,法兰西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两百万人参加了隆重的葬礼。
9
雨果的文艺理论: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认为基督教的产生,把诗引向真实,使人们看到肉体和灵魂,兽性和神性,恶与善,丑与美在人性中共存。这样,就使文学冲破了古代文学只描绘美的典型的藩篱,滑稽丑怪进入文学之门。成熟的浪漫主义文学应该是以美丑对照,美丑结合,描绘美的典型的文学。美丑对照,以丑写美,才能表现美,也才真实。
美丑对照,就是使喜剧和悲剧相对照,又互相融合。喜剧表现人类的兽性,悲剧表现人的灵魂,如果使二者截然分开,就将使恶习和美德都抽象化,从而导致片面,失去真实。如果使二者相互对照,又互相融合,才能使戏剧真实,并使近代的美比古代单纯描写的美更纯净,更伟大,更高尚,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10
巴黎圣母院 雨果生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