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怀柔区第二中学陶新颖
指导教师崔秀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流程
教学过程
2
课标要求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一、课标要求
3
二、教材分析
1917年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苏俄(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为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习本课,有助于认识从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探索的艰难历程,感受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创新的过程,为我们今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借鉴。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课时)
第21课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课时)
学生学习之疑点
高考复习之重点
4
三、教学目标
通过相关材料的分析,掌握史料研习的方法,加深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简述战时共产主义内容,说明其目的;
说出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在内容上的变化,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
认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是符合国情的进步之举和感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艰巨性以及苏俄在探索过程中的开创性。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5
四、学情分析—了解学生
学生
教师
已知
未知
为在本课教学中开展“问题探究式”和“情境体验式”教学奠定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知道一些苏联文学作品、电影、歌曲等资料;
对一些经济专有名词、经济问题和历史概念很生疏;
高一学生虽有一定认知能力,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但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影响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设为教学重点、难点
6
问题探究式
情境体验式
五、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图例讲解法
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本”理念,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知识,
在自主归纳中掌握知识,在教师点拨中升华知识,
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知识,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知识。
7
搞清楚历史的原本,使学生进
入到历史的情境中,才能感受到历
史的变化与发展,由此产生探究的
愿望。
总之,我们要把历史课教得是
历史课,有历史的魅力,有历史的
深度,有历史的启示,有认识上的
价值。
——历史教育专家叶小兵
8
导入新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总结升华
新经济政策
出示视频
激情引趣
直观感受
亲近本课
提供史料
引导认识
史料研习
探究历史
教师点拨
引导探究
体验情境
感悟历史
总结概述
引发思考
提升认识
加深理解
教法:问题探究式、情境体验式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9
教学设计特色
依据课标,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而有机地取舍、整合。
课程内容采用“问题探究式”和情境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能够在枯燥的经济史学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法与学法有机融入教学环节,使得整节课思路清晰,主线突出。
10
比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