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选才用人:领导的基本职能: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1
第一节人才基本内涵及人才选拔
一、人才的特点、类型
1、何谓人才?——有才能的人。
人才的基本特性:
创造性;
历史进步性;
社会性;
专业性;
相对性;
2
2、人才的类型:
(1)依据工作性质――理论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
(2)自身素质的不同――发现型人才和再现型人才。
(3)发挥作用的不同――组织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
3
二、人才的标准:
1、道德标准
自古以来道德就是人才的主要衡量标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这里的“君”、“小人”分别代表着人才和非人才,“义”即德行,可见,德是孔子区分人才与非人才的标准。
三国时,刘备在临终时说:“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4
2、知识标准
知识多少,在人才判别中起重要作用,历来受到重视。
我国先秦时代,拥有知识的人被称为“士”,比较著名的学者被称为“子”,如孔子、孟子等;
没有文化知识的人则被称为“民”或“小人”。这实际上是以知识的多少作为划分人才的标准。
两汉时代举行贤良对策以及举办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等,强调知识是区分人才和非人才的标准。
科举制也是以知识掌握的多少来划分人才的典型运用,成为我国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最有效方式。
近代,自从近代学校产生以后,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文凭成为划分人才的标准,使人才的鉴别更具有可操作性。
5
3、业绩标准
能力和业绩是人才的检验标准,成就、财富等
现代的职业资格或学历学位——人才标签
6
4、人才的四种类型
归结:德、能、绩
司马的德才二维人才标准理论
人才的四种类型:
道德高,才能高;道德低,才能高;道德高,才能低;道德低,才能低。
7
5、我国人才标准
1982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人才标准三:
有知识、有能力;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在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中作出贡献。
外在标签——具有中专以上文凭、初级以上职称
真实内涵:德才兼备——“四化”人才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8
三、人才的选拔
1、选才用人对于现代领导的重要意义:
(1)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带头者和推动者。
(2)人才是事业之本,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关系到社会进步、国家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3)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否正确地选才用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将起着关键作用。人才选拔原则:
9
2、人才选拔原则
(1)察言与观行相结合的原则
(2)考察历史与考察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的长处与认识人才的短处相结合的原则
(4)组织考察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10
第7章 选人用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