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审美
第一节雕塑概述
一、雕塑的基本知识
雕塑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雕,是将木、石、竹、金属等材料,通过刻凿等方式剔除多余部分,即用减法,创造出立体的形象,塑,是用可塑性强的材料如泥等,通过以添加为主的方式,即用加法,营造出有体积感的空间形象。大型作品有加有减,硬质材料以减法为主进行雕,软质材料在用加法进行塑的同时也用“雕”的方法。
一、雕塑的基本知识
中西雕塑的意义
雕塑、建筑、绘画都属于造型艺术;
女娲的“抟土造人”,和上帝取尘土做成亚当,“亚当”在古希伯莱语中意为“出自泥土”;
中国雕塑为“匠人之作”;西方雕塑与绘画同等。
二、中西雕塑审美的不同
(一)雕塑的形式与美学特征
(二)雕塑总体美学原则
(三)神性的寓意与理想
(四)人物塑像的形体
三、雕塑的材料
西方主要是木料、象牙、黄金、青铜、大理石、宝石和玻璃,以青铜和大理石最为常见。中国主要是青铜器、花岗石和泥土(陶);
西方重雕,中国重塑;
西方当代已有了以材料为中心的雕塑作品。
四、雕塑的技巧
面的多少是由人物形象动作幅度和扭转曲折的程度所决定的;
罗丹曾说希腊雕塑是四个面,代表为米隆的《掷铁饼者》;文艺复兴的雕塑是两个面,代表为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被缚的奴隶》;
中国的雕塑,在动物题材上,较多的是两个面以至更多面的表现,显得生气勃勃、栩栩如生;但在人物雕塑上,基本是一个面。
五、装饰性与绘画性
中衡、对称、整齐等因素上,如四大金刚,服装整齐,图案鲜明,连肚子也成五瓣的梅花形;
西方园林讲究装饰性,雕塑却讲究绘画性;中国雕塑接近于工艺品,而西方雕塑接近于绘画作品;主要是因为表现精神性的因素越来越重;
西方雕塑讲究光的效果,而中国则讲究色彩(主要在于西方石雕多而中国泥塑多),突出的特征就是西方雕塑人物的眼睛用凹雕,中国用凸雕。从整体而言,中西雕塑的用色与绘画的用色正好相反。
第三章雕塑审美
第二节中国雕塑审美
一、先秦雕塑审美(古朴与狞厉)
(一)原始社会时期
陶鸮鼎,仰韶文化,陕西华县,作者以鹰鸮的躯体作鼎腹,以其双腿与尾巴作陶鼎的三个支足,器口前端加塑鸮首,尖利的嘴和炯炯双目,增添了威猛之感。
狗形陶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山东宁阳
陶、泥塑人物:一般是头像,将刻画面部表情作为人物形象表现的重点,可以认为是我国雕塑艺术重视传神的开端
一、先秦雕塑审美(古朴与狞厉)
(二)夏商周时期
1、殷周青铜器:
(1)滥觞期:粗制草创,纹饰简陋;
(2)勃古期:多鼎,形制厚重;
(3)开放期:较前简便,刻镂渐浮浅,多粗花;
(4)新式期:分堕落式和精进式,前者更简陋,多无纹缋;后者轻灵,纹饰更浅细,纹样繁多;
2、石雕和玉雕,种类最丰富,数量最多的是动物雕塑;
3、陶塑和木雕,相较而言数量少,水平不高。
雕塑艺术审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