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峰山之战
三峰山之战在1232年发生,是蒙古灭金的一个重大战役。此役,蒙古军以少胜多,取得重大胜利。金朝主力崩溃,再无力量复兴,灭亡已成定局。
当金朝连年入侵南宋,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实力之时,蒙古人却在它的背后迅速兴起,把金人赶出东北老家,逼迫他们从燕京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退居中原一线。在金人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强大的蒙古兵又向金军发动了全面进攻。三峰山之战,是蒙古灭金的一个重大战役。[1]
蒙古窝阔台汗四年(金正大九年,1232年),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与金军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
公元1232年,蒙古军拖雷部绕过金朝的军事重镇潼关,越过秦岭,出汉中盆地,迂回到南方,然后直奔汴京。金将完颜合达率主力 15万前往拦截,双方在三峰山(河南禹州西南)展开会战。蒙古军队采取了疲劳金兵的战术:当金兵进击时,蒙军不战自退;金兵刚扎营寨,蒙军就来偷袭。金兵昼夜不得休息,甚至三天吃不上饭,结果被蒙军包围在三峰山。当时恰逢天降大雪,气候非常寒冷,蒙军在四面烤火煮肉,轮番休息。金兵却披甲僵立雪中,饥寒交迫。蒙军知道金兵急于突围,就故意让出一条路。当金兵争相逃跑之时,蒙军伏兵四起,大败金兵。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率金军残部退至钧州城内,旋即被蒙军破城,合达被杀,陈和尚不欲无名地死于乱军中,亲自来到敌营,却不肯投降而被杀。移剌蒲阿向汴京逃奔,为蒙军擒获,同样不肯投降而被杀。金军最后的主力在此役溃败,损失骁将多员,“兵不复振”,亡国已是不可避免了。[2]
背景
金朝在蒙古军的迅猛打击下,被迫放弃中都(今北京),退守汴京。金军在与强悍的蒙古军交锋中几乎每仗皆败,不复祖先当年破辽灭宋的雄风。不过在1228年的大昌原之战中,金朝忠孝军提控完颜陈和尚却以400骑兵大败蒙古大将赤老温所率的8000之众。
此仗的胜利使完颜陈和尚声名远播,忠孝军也因此成为抗蒙劲旅。但金与蒙古交战近20年,仅仅取得了这一次大胜仗,金军主将完颜合达却已傲慢不逊,他在遣返蒙古使者时说:“吾已备齐兵马,汝等可来战乎?”蒙古大汗窝阔台闻听此言,大为震怒,誓报大昌原之仇。
1229年,窝阔台亲率大军进攻山西,命大将史天泽攻打卫州。卫州是汴京的门户,由此过黄河可直入汴京。卫州若不保,汴京则危矣,因此能否固守卫州直接关系到金朝的生死存亡。
金哀宗命完颜合达等率军10万火速驰援,先锋完颜陈和尚率3000忠孝军出击,击退了蒙军,卫州解围,金都汴京也一度得以转危为安。1230年,窝阔台确定了灭金战略,由其本人率中路军,攻金的河中府,直下洛阳,蒙将斡陈那颜率左路军直下济南,窝阔台的弟弟拖雷率右路军由宝鸡南下,借道南宋境内,沿汉水出唐州,邓州,次年春季全军会师汴京。
同年九月,蒙古三路大军齐发,次年正月,窝阔台军占领郑州,其前锋部队已抵达开封城下,金哀宗连忙让正在与拖雷军作战的完颜合达部回师救援。[3]
编辑本段经过
在邓州的完颜合达听说汴京危急,在1232年正月率所部骑兵二万、步兵十三万,合计十五万大军北援。蒙古拖雷只分兵三千人跟纵,专在金军吃饭和宿营时挑战,弄得金军不得休息,疲惫不堪。当金军走到钧州(今河南禹州市)三峰山时,所带的粮食已于三天前吃完。拖雷的三万兵马和窝阔台的大军均赶到三峰山拦截。这时天气突变,降下大雪,金军“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而来自北方的蒙古军则习惯于在寒冷的气候下作战。在对手已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两路蒙军围住金军,轮流休息攻杀,蒙古军故意让开一条通往钧州的路,金军仓皇逃命,蒙古军紧紧追击,金军突围,半途被蒙军拦腰截断,大军崩溃。
编辑本段结局
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率金军残部退至钧州城内,旋即被蒙军破城,合达被杀,陈和尚不欲无名地死於乱军中,亲自来到敌营,却不肯投降而被杀。移剌蒲阿向汴京逃奔,为蒙军擒获,同样不肯投降而被杀。金军最後的主力在此役溃败,损失骁将多员,「兵不复振」,亡国指日可待。
编辑本段后事
武仙成功逃脱,「遂走南阳留山,收溃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粮食,修器仗,兵势稍振。[4]」其他败兵跑到附近各地,如昌武军、洛阳。武仙收罗三峰山之战的十万败兵屯扎在邓州一带,后来被南宋孟珙多次击败,武仙本人「易服而遁」,孟珙「降其众七万人,获甲兵无算。」
编辑本段影响
三峰山之战是蒙金战争期间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经此战,金军不仅精锐尽失,还损失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两位主帅和完颜陈和尚等主要的将领,至此,金朝已经是摇摇欲坠,离覆灭不远了。
三峰山之战---蒙古骑兵
与此同时,拖雷军已进抵邓州境内的禹山,遭到了金将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等的殊死抵抗。拖雷留一部分蒙军加以牵制,亲率主力直奔汴京,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奉命率军15万驰援汴京,在钧州以南的三峰山遭到拖雷大军的追击,前面又遇到窝阔台部的阻截,顿时陷入蒙
三峰山之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