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
----教学设计与评析
说教材:
《刻舟求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言出版社S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1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讲的是有个人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落入江中宝剑的故事,批评他不按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
本课与《张衡》、《捞铁牛》构成了一个单元,讲的都是古代人物故事,了只有科学的观察思考方法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本课短小精炼,以对话为主,是一篇渗透唯物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总体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本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制作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脑课件,利用里面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课文展示及结构分析等,为学生创设理解课文的情境,增强课堂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
教学目标
从三维角度出发,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几方面来确立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读文,认读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2、多种形式的读文活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刻舟求剑”的含义。
3、叙编表演故事,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做事要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刻舟求剑”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中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FLASH动画
教法分析:
1、采用品词品读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2、根据教材及儿童年龄特点,采用“想象描述法”创设情境,披文入境,展开想象。
3、有关重难点突破,以直观教学法辅
精品课件 刻舟求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