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诊断测试试题含解析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诊断测试试题含解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1-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生物其次次诊断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搭建起的骨架网络结构,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有关,而且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2、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多种功能不同的细胞器。【详解】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搭建起的骨架网络结构,A错误;B、胰岛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肝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胰岛素的特异性受体,B正确;C、硝化细菌为原核细胞,无线粒体,C错误;D、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并非全部的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实力和理解推断实力。,错误的是(),【答案】C【解析】-2-【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的结构组成较简洁,只有蛋白质和核酸两部分,本题SARS病毒的核酸为RNA。【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当SARS病毒进入机体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故可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A正确;B、病毒营寄生生活,子代病毒的蛋白质是在自身遗传物质指导下,以宿主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B正确;C、SARS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因存在于RNA上,C错误;D、构成DNA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构成RNA的五碳糖为核糖,故可通过五碳糖种类来推断该病毒的核酸种类,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学问,要求驾驭病毒的核酸种类和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2、苍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削减,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变更,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苍老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红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B、红细胞不能通过分裂增殖,其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B正确;C、细胞在苍老过程中与苍老有关的酶的活性没有降低,C错误;-3-D、癌症的发生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并不断积累的结果,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的有关学问,要求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实例,识记苍老细胞的特点,癌变的缘由等,能结合所学的学问精确推断各选项。,某地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白粒小麦。为探究这两个品种小麦穗发芽率出现差异的缘由,某同学进行了如表所示试验。下列有关该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步骤分组红粒管白粒管比照管①②加缓冲液(mL)111③加淀粉溶液(mL)111④温度为D下保温相同相宜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注:用小麦种子加蒸馏水研磨、过滤后制成提取液,并去除提取液中的B物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应选取穗发芽时间相同、【答案】D【解析】-5-【分析】依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试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当保持相同且相宜,所以步骤①;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整PH,试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种子的发芽率越低。【详解】A、依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试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和温度均属于无关变量,应当保持相同,所以步骤①,D为相同且相宜的温度,A正确;B、B物质为小麦种子中原有淀粉,去除B的目的是解除种子中原有的淀粉对结果造成干扰,保证明验的精确性,B正确;C、穗发芽时间和质量均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C正确;D、该试验探讨的是种子中淀粉的分解量对两个小麦品种穗发芽率差异的影响,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淀粉分解量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等相关学问,考查对学问的理解和记忆实力,试验设计和分析实力。,正确的是(),、退耕还林、农田弃耕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诞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料种数量的变更趋势;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初生演替。例如,在冰川泥、裸岩或沙丘上起先的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做次生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5-【详解】A、种群密度能反映在肯定时期、肯定空间的种群数量,预料种群数量的变更趋势的是年龄组成,A错误;B、在志向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诞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C、某群落中不同动物的垂直分布与其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C正确;D、被火烧过的草原、退耕还林、农田弃耕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的相关学问点,意在考查识记实力和理解所学学问要点,能运用所学学问精确推断问题的实力。,正确的是(),在常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答案】D【解析】【分析】1、共同进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更。3、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的变更,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依次发生变更,而导致性状的变更。染色体结构的变更包括:缺失、重复、易位、倒位。【详解】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A错误;B、与正常状况下相比,在常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残翅昆虫不简洁被大风刮到海里,更简洁生存,B错误;C、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导致性状的变更,C错误;D、由分析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可知,两者都能导致DNA中碱基序列发生变更,D正确。-7-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识记实力和推断实力,运用所学学问综合分析问题的实力。、乙、丙,,马上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放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丙瓶中浮游植物的叶肉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2)在甲、乙、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一昼夜后,生产者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_____mg。乙瓶和丙瓶中氧气含量的差值可表示_______。(3)一昼夜后,丙瓶水样的pH值低于乙瓶,其缘由是_______。【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2).(3).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含量(4).乙瓶中的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O2浓度降低;而丙瓶中只进行呼吸作用,CO2浓度上升;丙瓶中的CO2浓度高于乙瓶【解析】【分析】该试验中甲为比照组,乙和丙为试验组。本试验中甲瓶氧气含量-丙瓶氧气含量=,可表示一昼夜丙瓶中生物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量;乙瓶氧气含量-甲瓶氧气含量=,可表示一昼夜乙瓶中生物净光合释放的氧气量;+=。【详解】(1)丙瓶不透光,浮游植物的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其次阶段均产生[H],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8-(2)在甲、乙、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的条件下,一昼夜后,。乙瓶和丙瓶中氧气含量的差值表示为=净光合量+呼吸消耗量=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量。(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一昼夜中,乙瓶植物总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O2浓度降低,pH值上升;丙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pH值降低,故丙瓶中的pH低于乙瓶。【点睛】本题利用一组比照试验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精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nCov是导致肺炎的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世卫组织将其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24冠状病毒病。回答下列问题。(1)2024-nCov能和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血管惊慌素转化酶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从细胞膜限制物质进出功能方面分析,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2)2024-nCov入侵机体后,引发机体产生_____细胞并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3)病愈后的病人在短期内一般不会再被感染的缘由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制备出的该病毒疫苗不肯定能发挥作用,其缘由是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膜限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2).效应T(3).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消化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4).体内存在有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5).该病毒是RNA病毒,结构不稳定,简洁发生基因突变【解析】【分析】1、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汲取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2、细胞膜具有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细胞须要的物质进入细胞,细胞不须要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中的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必需排出细胞外,细胞中重要的物质和结构不能排出细胞。3、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干脆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起先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大多数状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一系列变更,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逝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快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8-【详解】(1)细胞膜能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须要养分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可以排出细胞,而细胞内的核酸等重要成分不会流出细胞;但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的限制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入细胞,如CO、某些病菌和病毒等。(2)2024-nCov入侵机体后,引发机体产生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说明放病毒。进入机体的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呈递T细胞;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病愈后的病人体内存在针对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可在抗原消逝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病毒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快速作出反应将其歼灭清除。2024-nCov为RNA病毒,单链RNA结构不稳定,简洁发生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表面抗原变更,不能被疫苗识别。【点睛】本题通过2024-nCov,考查细胞膜的功能、免疫调整的相关学问,主要考查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应用所学学问分析实际问题的实力。,被迫迁移。回答下列问题。(1)蝙蝠在全球分布有1400种,这可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2)蝙蝠取食、飞行等生命活动几乎完全依靠声波,由此可见,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蝙蝠等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3)蝙蝠可携带狂犬病病毒等50-100种病毒。过去在南美洲为了防止狂犬病爆发,曾用毒药毒杀吸血蝠,甚至用爆炸物摧毁其栖息地。这样做可能导致的风险是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4)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人类的必定选择是____________道路。【答案】(1).物种多样性(2).生命活动的进行(3).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对植物的传粉、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4).吸血蝠的抗毒性增加,导致毒药效果下降;失去栖息地导致其四处迁移,增加狂犬病的传播风险;施用毒药和爆炸物会导致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可能降低(5).可持续发展-9-【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③信息传递还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1)蝙蝠在全球分布有1400种,这体现了蝙蝠这个物种的多样性。(2)蝙蝠对四周环境的识别、取食与飞行几乎完全依靠声波,由此可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消费者能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可见,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的作用。(3)毒药可对吸血蝠的变异进行选择,使抗药性强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通过生殖把抗性基因传给后代,使吸血蝠的抗药性增加。用爆炸物摧毁其栖息地,炸药爆炸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其次,吸血蝠失去其栖息地后会四处迁移,增加狂犬病的传播风险;吸血蝠的灭亡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4)面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人类的必定选择是在不牺牲将来几代人须要的状况下,满意我们这代人的须要,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长久而协调的发展,即可持续发展。【点睛】本题通过热点问题澳大利亚山火和蝙蝠迁移,考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识记实力和推断实力,运用所学学问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实力。(XY型性别确定)的眼色为红眼和白眼(由等位基因R/r限制),翅型为长翅和残翅(由等位基因B/b限制),翅色为荧光翅和暗色翅(由等位基因A/a限制)。现供应各种表现型的纯合个体,用于探讨这三对基因的传递规律。某同学利用两纯合个体杂交得到F1,再将F1相互交配得到F2。下表为该同学对F2的部分统计结果。回答下列问题。表现型荧光翅暗色翅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雌性5921611900雄性6**********-10-(1)依据该同学的统计结果可知,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出此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2)依据该同学的统计结果不能推断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还需进行表现型为_______的数据统计才可作出推断。(3)依据该同学的统计结果,无法推断出等位基因R/r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缘由是____。请从题干供应的材料中,选择适合的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试验来证明等位基因R/r只位于x染色体上_______。(简要写出试验思路、结果)【答案】(1).F2的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荧光翅:暗色翅均等于3:1(2).荧光长翅、荧光残翅、暗色长翅、暗色残翅(3).R/r无论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都与该同学的试验结果相符合(4).试验思路:选择纯合红眼雄性与纯合白眼雌性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结果:后代雌性红眼,雄性为白眼,则R/r只位于X染色体上。【解析】【分析】由题干“某同学利用两纯合个体杂交得到F1,再将F1相互交配得到F2”和表中数据,可知荧光翅对暗色翅为显性,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F2中荧光翅和暗色翅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机率相近,即荧光翅:暗色翅=3:1,可推断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2)若要推断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须要对F2中表现型为荧光长翅、荧光残翅、暗色长翅、暗色残翅的个体进行统计,若性状分别比符合9:3:3:1,则可推断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若不符合该比例,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假如等位基因R/r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F1的基因型为XRXr和XRY,后代符合表中结果;假如等位基因R/r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F1的基因型为XRXr和XRYr,后代仍符合表中结果,因此无法推断出等位基因R/r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选择纯合红眼雄性与纯合白眼雌性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表现,假如等位基因R/r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RY与XrXr,后代中雌性全部为红眼,雄性全部为白眼;假如等位基因R/r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RYR与XrXr,则后代全部表现为红眼。
四川省宜宾市2025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诊断测试试题含解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