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环境卫生学重点.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液固态三种物质形式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污染物向远方扩散。
3、微小气候:温度、湿度、气流、热辐射,对于机体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4、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5、原生环境: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受人为因素影响形成的环境。
6、清洁生产:是指能够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废物生成的工艺技术过程,包括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
7、可持续发展:是指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不仅应满足当代人肥肉需要,而且不应损害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使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持续发展,达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生态系统服务:又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
2、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的量。
3、生物放大作用:是由于各级生物个体的生物富集作用,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生物放大作用最终的结果是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达到很高浓度,可对最高位的人类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
4、10类候选基因:DNA修复基因;毒物代谢酶基因;激素代谢酶基因;受体基因;细胞周期基因;信号传递基因;介导免疫和感染反应基因;介导营养因素基因;参与氧化过程的基因;细胞内药物敏感基因
5、常量元素11种:C/H/O/S/K/NA/P/CA/MG/CL
*6、必需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是维持正常生理、生化功能、生长发育和生殖繁衍所必不可缺的元素,具有明显营养作用和生理功能。
14种:铜铁锌钼铬锰钴镍锡钒碘硒氟硅
7、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酶,蛋白质,激素,生殖
*8、环境污染: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9、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环境破坏,给人类生活和健康造成危害者。
10、4种核裂变产物:碘131,钌103,铯137,钴60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12、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使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13、血红蛋白加合物是某些致癌剂暴露替代性的生物有

环境卫生学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anfand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