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秘密
,当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学校的图书馆翻看杂志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政客大抵都是经济学家的思想的奴隶"。当时没有留意这句话是谁说的,只觉得这简直是放屁,从来只有经济学家为政客服务,哪里会有政客成为经济学家奴隶的。
在过去很多年后的今天,这句当时没有太留意的话,反而在我脑袋里愈来愈清晰。我不得不由衷的佩服说出这句名言的人,于是我去查询这句话是谁说的,原来是"凯恩斯"。
我记得2007年底,2008年初时,咱们的政府始终不肯承认"通货膨胀"的事实,当猪肉、大米、食用油的价格涨了快一倍的时候,咱们的政府又搞出一个CPI指数来忽悠,并把物价上涨的原因归结为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似乎这一切都是中东挖石油的那帮人害的。再后来,新闻连播开始大量报道外国的物价上涨,今天说澳大利亚物价上涨,明天说英国物价上涨,后天说越南物价上涨。给新闻连播的观众造成一种不单是我们国家的物价上涨,而是全球物价都上涨的感觉;既然全球物价都上涨了,那我们国家的物价上涨就很自然和正常了,因我们就应该消除怨气,而不能责怪我们的政府了。
并且有意思的是:媒体在介绍外国的物价上涨时,总是说出具体某个商品的上涨比例,比如说澳大利亚的大米涨价多少,越南的牛奶涨价多少,英国的牛肉涨价多少。但说到咱们自己国家时,就不说具体哪个商品了,而用"CPI指数"来代替了。哈哈,咱们的CPI指数同比去年只上涨百分之零点几,比起澳大利亚的大米上涨"百分之几十"要少多了。
我们不能指望看这个媒体的观众们都学过经济,能够明白CPI的计算方法。但是显然,最开始在媒体上用"CPI指数"来"掩饰"的那些人显然也没学好经济学,他不清楚西方经济学中有这样一条定律:通货膨胀最初表现为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很快会蔓延到非生活必需品、工业品的价格上涨,最后导致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因此到了2008年年中的时候,我们在电视上很少再听见"CPI指数"这个词语了。显然,现在的形势是由"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阶段过渡到了"非生活必需品、工业品的价格上涨"的阶段,再用"CPI指数"显然是遮掩不了了。
到2008年6月份时,媒体已经统一更换了口吻,不再使用"CPI指数"这个词语,而开始承认"物价上涨"的事实。但是任何媒体和网络依然不允许使用"通货膨胀"这个词语,谁敢说就打谁。
事实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无论是政府,还是经济学家们,我们都必须认真和谨慎的区分开这两个词语,切不可混为一谈。区分开这两个词语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前提基础。
而且,即使到了2008年6月份的今天,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到今天为止,我们还不能说我们的国家已经到了全面"通货膨胀"的阶段。
上面所说的那条西方经济学的定律: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到最后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这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经过众多的欧洲国家对这条定律的亲身验证,从"食品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到"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这两个阶段的时间间隔,短则数个月,长则3到5年。德国上世纪20年代爆发通货膨胀,从食品价格上涨到最后的全面通货膨胀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也有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是个慢慢的过程,我懒得花时间去翻资料查案例,因此这里就不列举例子。
从科学分析的角度出发,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有很多原因,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比如自然灾害的旱涝、台风都会造成粮食减产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比如英国前几年的疯牛病导致大量牛死亡而导致牛肉、牛奶以及相关的产品价格上涨。这些都是不是通货膨胀。因此,当一个国家出现"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要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原因引起食品的价格上涨,在这个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诚实、开放、肯接受事实的心态,切不可抱着自欺欺人的态度。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如果不能看清原因,认清事实,可能导致非常非常严重的后果。
如果"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是由于通货膨胀而引起的,那么如果不能看清这个事实,并且没有采取相对应的措施,那么通货膨胀的最后结果:"全部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就不可避免。最后受害的是大量的穷苦百姓。
而截至到2008年6月,我们的媒体报道的,都指出我们国家的物价上涨是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等原因造成的。
我当然没有必要去批评媒体,因为我们的媒体说的话不一定代表这些媒体自身的意愿。
我上面提到一定要把"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这两个词语的概念区分开,因为我发现在我周围,确实有很多人没有搞明白"通货膨胀"的概念,我认为有必要先解释一下"通货膨胀"的概念。
一般人不明白"通货膨胀"的概念主要是没搞明白"通货"这个两个字的意思,"通货"这个词就是"流通货币"的意思。说的简单点,"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膨胀"。就是说"
通货膨胀的秘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