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口语交际.ppt


文档分类:外语学习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口语交际_374241口语交际教学
第三部分
★口语交际教学的总体目标: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习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一、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问题

案例:《有趣的动物》
(出示课件:介绍袋鼠长相、生活习性、脾气等的例文)
师:袋鼠妈妈把自己介绍得很具体、很有趣,你能像他一样
作自我介绍吗?
(生介绍有趣的小动物)
生:我是一只生龙活虎的大螃蟹。我身披坚硬无比的“铠甲,长有两只又长又硬的钳子。我有8条腿,腿上密布细毛。走路时,8条腿灵活自由,“沙沙”作响,特有霸气,所谓“横行霸道”说的就是我走路的样子。我的腹部还有一个白色的壳,像一扇大门,还有一个小秘密:三角形的大门是公蟹,圆形
的大门是母蟹……
将口语训练直接变异为“口头作文”。
口语交际与口头作文尽管有联系,但两者各司其职,各具个性,在质地、功能、特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属性不同:口头作文比较重视规范,缜密准确;而口语交际侧较为自由灵活,浅白易懂。
指向不同:口头作文可以说是书面语的口头表达,直接指向为习作服务的,不需要考虑交际效果的;而口语交际指向是为了交际与沟通服务的。
途径不同:根据王尚文先生的观点,口头作文之“文”具有很强的“互文性”,必然是“学得”,而口语之“语”互文性并不突出,深嵌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之中,可在自然状态下“习得”。

案例《我们去郊游》
一、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特色小吃等图片与文字资料。
二、导入启发
:(课件演示)我们的家乡怎么这么热闹,原来有一批游客到我们家乡来了。伸出你们热情的小手,为他们当地导游吧!
:(课件演示黄河壶口瀑布导游词)听听小导游的介绍吧!
刚才的解说好在哪里?有什么不足?
三、合作交流
。在小组内扮演导游和游客,自由练说。
。每组选出1名小导游,带好旅游帽,背好旅行包,上台比赛。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游客可以提问。教师适当指导与调控。
。评出“十佳小导游”
。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导游再次交流,也可以自己当导游介绍。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交际素养。
交际性是口语交际最本质的特点。离开了交际性,口语交际的实施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课堂只是教师的“演艺剧场”,这样练习的话大多是
“原本就会说的话”,交际情景只是生活场景的简单再现,与学生交际能力的有效发展多半无缘。

案例: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教学目标:
、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主题
,《唯一的听众》、《别饿坏了那匹马》从中归纳出观点: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
,说假话就是撒谎,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归纳两种不同观点。
二、创设情境,展开辩论
,按赞成哪种观点坐成两组,以比赛形式开展辩论
,教师引导。要求: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别人的观点,并针对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
 
(1)小组辩论;(2)全班辩论;(3)进行评比:最佳小辩手。
三、教师总结。
分析:
存在教学目标不够细化。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多角度思考”等多是流于形式的大方向目标,是放之任何年级、任何主题都可以适用的目标,缺乏有针对性的年级目标和主题目标。
教师主导地位严重缺失。正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充其量只是组织了一场辩论赛,类似于承办者这种角色,在轰轰烈烈的剧场中对辩论双方听的态度与反应、说的例证与技巧等均熟视无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幌子下掩盖了教师的“导”。
评价标准随意化。课堂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是否准确、规范、思路是否清晰有条理,思维是否敏捷等角度进行评比与评价。因辩论过程过长,导致结束部分匆匆过场,最后宣布观点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为得胜者。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本就是教学的弊病。
二、口语交际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
行为科学
传播学
言语学
心理学
文化学
社会学
说话要注意姿势
口语交际练习1

口语交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501 KB
  • 时间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