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基础知识总结表.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基础知识总结表
物理量
(定律)
单位及
其换算
定义及公式
推导式
测量工具和使用方法
测量原理和装置图
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
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
电量
(Q)
库仑(C)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
(n为电子的个数)
Q=ne
e =×10-19C
电子数n n=
通过各处的电量都相等。
即:Q=Q1=Q2=…=Qn
通过干路中的电量等
于各支路电量之和,
即 Q总=Q 1+Q 2
+…+Q n
电流
(I)
安培(A)
毫安( mA )
1A=103mA
=106 uA
国际主单位
安培(A)
单位时间内通过
导体横截面电量
的多少。
I=
1安培=
Q=I t
(I c=1A·IS)
t=
(IS=)
工具:电流表
安培表--
0- 0-3A
使用方法:1、须与电器串联使用。2。电流须从“+”进,“-”出。3。不能测超量程的电流。4。估计不出电流大小可用最大量程试触法试测。

2、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处处相等。
即:
I=I1=I2=I3…=I n

支路电流之和。即:
I=I1+I2+I3…+I n
,该支路
电流的分配与各支路
电阻成反比。即:
I1R1=I2R2
电压
(U)
千伏(Kv)
伏(V)
毫伏(mV)
1kV=103V
=106mv
=109uv
国际主单位
伏特(V)
电压是电源正负
极间电势的差值.
是使电荷定向
移动形成电流
的原因。U=
1伏特=
W=U·Q
(1J=1V·1C)
Q=
(1C=)
工具:电压表(伏特表)
0-3V, + -
0-。---------
使用方法:1、须知并联在电路中使用。2、可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测电源电压。3、电流须从“+”进,从“-”出。4、不能测超量的电压。5、估计不出电压大小时可用试触法试测。
测串联电路中L1L2的电压
V1测L1 V2测L2
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V测L1L2和电源电压
,即
U总=U1+U2+…Un
2、串联分压,各用电器分得的电压与自身电阻成正比。即
1、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干路中无电器)。即:
U总=U1=U2=…Un
电阻
(R)
兆欧(MΩ)
千欧(KΩ)
欧姆(Ω)
1MΩ=103KΩ
=106Ω
国际主单位
欧姆Ω
导体对电流的阻
碍作用,叫电阻。
决定电阻大小的
因素材料、长度
横截面且受温度
的影响。
电阻定律
R=
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
比;与横截面成反比。
测量仪器:
电压表(伏特表)
电流表(安培表)
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原理:R= 装置图
。即:
R总=R1+R2+…R n
,是因串联等效增大了导体的长度。
。即:
2、并联的总电阻比电阻最小支路的电阻还小,是因为并联等效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
欧姆
定律
I=
1安培=
U=IR (1V=1A·Ω)
R=(1Ω=)
电功
(W)
焦耳(J),
度,
千瓦·时。
1度
=1千瓦·时
=×106J
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W=UIt
1焦耳
=1伏特·安培·秒
W=Pt
1焦耳
=1瓦特×1秒
U= , I=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测量工具:电能表
(电度表)某段时间所消耗的电能为电度表记数器后、前两次的读数之差。
。即:
W总=W1+W2+…Wn
,即:
。即
W总=W1+W2+…Wn

电功率
(P)
千瓦(Kw)
瓦特(W)
1Kw
=103w
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P=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工具:电压表(伏特表)
电流表(安培表)
方法:伏安法测电功率
。即:
P总=P1+P2+…Pn
,即:
。即:
P总=P1+P2+…Pn
。即:
焦耳
定律
电热量
(“Q”)
焦耳(J)
电流通过用电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基础知识总结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136365664
  • 文件大小138 KB
  • 时间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