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晚报》(特刊):千载难逢
10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消息刊发后,我省各界群众备感振奋。玉树藏族自治州驻西宁办事处的离退休老干部们通过电视、报纸了解到这一喜讯后,不禁喜笑颜开,豪情满怀。西海都市报海东摄
青海新闻网讯
10月1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消息传来,青海各族儿女无不欢欣鼓舞。
10月16日上午,省委书记强卫指示:“此事对青海来说是件大事,全省各族人民都将得到大实惠,全省各族儿女都应该知道这件大事。”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在当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向各媒体传达了强卫书记的指示,并满怀激情地说:“这是青海的一件大事、要事、喜事、好事,机遇千载难逢!媒体一定要掀起宣传高潮,为青海藏区发展鼓与呼。”
我省各族干部群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今后一定继续努力工作,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让藏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临着国家将更加重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加快包括青海藏区在内的西部落后地区的发展、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等更多的、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部署,全力推进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安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三大任务,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文明、改善民生、改革开放、维护稳定、党的建设的关系,在更高的起点上实施生态立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资源转换、开放融入、民众创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符合青海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源源不断地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强卫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摘登
2008年3月22日,青海省委召开领导干部大会,省委书记强卫作重要讲话。强卫强调,要千方百计地改善民生,造福人民。近些年来,青海在经济总量小、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在改善民生特别是在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藏区农牧民生活水平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党委政府关心藏区、重视藏区、发展藏区的卓越工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他们从心里感谢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共产党。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民族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阶层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群体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每一个群众的合法利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青海具有三个重要性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在青海视察时,为青海题词:“青海地大物博,是我们祖国一个十分可爱的地方!”这是对青海最好的概括。
的确,青海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归纳起来,青海具有三个重要性,一是青海具有地理上重要的战略地位。青海处在我国西部地区的核心部位,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接合部,是农牧区的分水岭,具有青藏高原地区、内陆盆地干旱地区和黄土高原区的三种自然形态,是全国惟一的大陆季风气候,西北的干旱区气候和青藏高原气候交汇之地。青海自古以来就是内地进藏的必经之地,唐蕃古道、丝绸之路都经过青海。随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下一步国家对青海以及西北铁路网的进一步完善,青海将成为我国西北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的门户,是连接中国的东部和西部,西北和西南的交通枢纽及通向南亚次大陆和中亚诸国的重要门户。
二是青海具有资源上的重要战略地位。青海的资源十分富集,特别是水能资源、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色金属资源等,储量非常可观,分布非常集中。青海境内规划的水电站建成后,水电装机容量可达1960多万千瓦,相当于一个三峡水电站;同时,我们已探明的129种矿产资源当中,有54种的储量居全国前十位,有23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居全国前三位,有9种矿产资源的储量居全国首位,潜在价值达17万多亿元。随着我们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和开发力度,丰富的矿产资源必将为青海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青海也必将成为我国资源的重要战略接续地区之一。而且青海特有的高原动植物资源、农牧业资源、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开发潜力都十分巨大。
三是青海具有生态上的重要战略地位。青海被誉为“三江源头、中华水塔”,是水之宗、山之祖,不仅发源了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大江大河,还有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等著名山脉。有一个统计数字,黄河49%的水量、长江26%的水量、澜沧江16%的水量、黑河40%的水量是从青海流出去的,青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仅关系到青海自身的发展,还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甚至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
——
《西宁晚报》(特刊):千载难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