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环岛游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镇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现代化的空气调节、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以维护珍贵的文化瑰宝。院内收藏有自北平故宫博物馆及沈阳故宫,热河行宫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
团体需提前预约耳机。
进入展厅后,导游讲解都是通过麦小声讲解,游客用耳机接收。团队间互不影响~~
馆中不许大声喧哗,正式进入展厅后不许摄影拍照!
跟团游的时间有限,一般游览台北故宫两小时。周功鑫表示游览台北故宫,可以按照编年的顺序,从三楼开始,逐层往下参观。按照这个顺序,。
其实到台北故宫参观至少要待上一整天,才能观其精华,进入故宫参观门票只需要新台币三十元(合人民币六元),还是可以三天多次进出有效。馆中有很多宝贝是游客见不到的,精品在特展时才会现身,另外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所以能看到什么,碰运气了。
在来台湾前,我和LG特意看了周兵的《故宫》、《台北故宫》纪录片,整理了很多资料,希望见到它们时有更深刻的认识。结果在旅游车上与杜导聊天时就打击了,说是他长在这里,导游也做几十年了,像"富春山居图"、"溪山行旅图"都没见到过。
---收集的资料--
《南京条约》原件
1842年,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利,迫于英帝国主义坚船利炮的淫威,与英军在静海寺内议定《南京条约》。8月29日,在泊于下关江面的英舰"康华丽"号上,清政府与英军签订了中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原件一份在英国,还有一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毛公鼎
被誉为晚清"海内三宝"的大盂鼎大盂鼎在北京,大克鼎在上海,惟独另外一宝毛公鼎越过海峡,落脚在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通高近54厘米,,大口圆腹,口沿上耸立着两只高大的耳朵,半球状深腹,腹下三只兽蹄形足敦实有力,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内腹部的499个字铭文,是迄今为止西周青铜器上最长的铭文。
散氏盘(最早的土地转让契约)
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夨人盘。传清乾隆初年于陕西凤翔出土。,。圆形,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契约,记述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并详记田地的四至及封界,最后记载举行盟誓的经过。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
宗周钟
宗周钟的铭文自钟身正中起读,接着左下角,再转至背面右下角,全篇约123字,是商、周单件钟铭最长者。
,,横30公分,,,。舞上饰窃曲纹甬上饰夔纹。纪录厉王亲征南国,令南夷、东夷凡二十六邦来朝臣服,「有成亡竞」,功烈彪炳,厉王遂铸钟铭记此事,并以祀上帝百神与祖考先王,祈求降福长寿,永保天下。
肉形石
汝窑奉华碟
敞口浅碟,平底,口缘嵌铜扣,底存三个细小支钉痕。全器满施天青釉色,有浅淡的细网状开片。支钉处露灰黄如粉的所谓「香灰胎」。外底中心有窑成器后琢刻的「奉华」二字,并填红。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北宋宫廷御用瓷器,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唯独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纹,益发显得素雅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为传世仅有。通体满布天青釉,极匀润;底边釉积处略含淡碧色;口缘与棱角釉薄处呈浅粉色。裹足支烧,底部有六个细支钉痕,略见米黄胎色。全器釉面宁静开朗,纯洁无纹片,据考证为传世仅存的一件。
北宋汝窑莲花式温碗(世界一件)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该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故传世品极少,被人们视为稀世之珍。
宋钧窑丁香紫尊
宋代五代名窑之一的
台湾环岛游 台北故宫博物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