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中国交通运输领域节能现状与政策取向
一、中国[1]交通运输节能现状与潜力
1、交通运输能源消费水平及能源利用效率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主要的终端用能部门之一,其能源消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完成运输活动的各种运输工具或设施直接消耗的能源;二是由各运输组织或管理部门服务于运输生产活动对能源的消耗。通常所涉及的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等相关概念是指前者,而后者则可归于其他用能部门。
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主要通过各种运输工具或设施通过对能源的消耗,驱动相应的运输工具来完成运输活动,实现人或物有经济目的的位移。不同运输方式的耗能类型包括:
l道路机动车:包括通过各种能源驱动的道路机动交通工具,如各种类型的汽车、电车、拖拉机、摩托车、助力车等;能源类型包括:汽油、柴油、电力、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料电池、甲醇、乙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采用太阳能等更清洁高效能源驱动的汽车在研发阶段,环保型机动车不断得到应用与推广,机动车用能多样化和环保化将成为发展趋势。目前在中国,汽油和柴油是主要驱动燃料,占道路机动车燃料的绝大部分,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在一些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开始使用,在吉林省、河南省等地区开始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即在汽油中添加一定比例(如10%)的乙醇)作为机动车燃料。
l铁路机车:目前包括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三种类型,分别采用煤炭、燃油(主要是柴油)、电力作为驱动能源,磁悬浮列车也采用电力为驱动能源,可归于电力机车类型。中国目前三种耗能类型的铁路机车都存在,但主要是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
l民用航空:主要是各种民用飞行器,以航空煤油为燃料。
l水路运输:包括各种在内河、湖泊、远近洋运输的船舶以及港口装卸作业设施等以不同类型能源作动力源,这些能源主要有柴油、重油、汽油、电力等。
l管道运输:主要是管道输送动力设施,消耗燃油、电力、原油、天然气等能源。
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总量是上述五类耗能类型的运输方式的耗能的加总。由于不同运输方式分属于不同的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因此,包括行业能耗以及节能领域的管理工作由相应的管理部门负责。如铁道部是铁路行业管理部门;交通部负责公路和水运(含港口)行业管理;民航总局负责民用航空运输行业管理;管道运输原来由国家石油天然气管道局管理,目前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两家国有企业经营。
中国交通系统的一个特殊情况是城市交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传统上由建设部管理,虽然目前在全国的部分城市中逐步改为交通部门管理城市交通,但大部分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城市整体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城市规划建设,并归建设部及其下属行业系统管理,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出租企业运营管理等。在以城市机动车管理方面,公共交通系统归属建设部管理,而私人机动交通工具的管理在公安、交通、建设、环保等行业系统都有相应的职能。
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运输及相关服务价格、民用航空器进口、大型船舶、机动车生产许可认证、交通设施技术改造项目和跨运输方式运营组织协调等方面具有管理职能;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局负责制订运输工具排放标准与质量技术标准;公安部行使对全国低速载货汽车的管理职能(即原来由农业部管理的各种农用运输车辆);国家科学技术部在运输工具技术研发与试点推广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上述分散的交通管理模式,导致在交通节能领域存在各自为政的状况,特别是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城市外道路交通(公路运输)与城市交通相互隔离,私人交通管理缺位,对道路交通节能管理带来困难和混乱。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全国交通运输、%,其中,汽油、柴油、%,其中:汽油消费量1503万吨,,,,%、%、%%。深入分析可发现,由于能源统计中是按行业能耗进行统计,一些非交通行业的道路或水运交通工具以及大量的社会非运营交通工具的燃油消耗没有纳入交通行业的能源消耗统计中,据估计,目前全国汽油消耗总量的约90%和柴油消耗量的约60%被各种道路机动交通工具所消耗,显然能源统计中的口径有出入。
对不同运输方式的能耗水平和能效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对把握整个交通行业节能状况与节能潜力十分重要。
(1)铁路运输能源消耗及能源使用效率
铁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骨干运输方式,在承担中长距离客货运输和短距离城间大运量客运领域具有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截至2003年末,,%和
吴文化 中国交通运输领域节能现状与政策取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