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基层单位如何落实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docx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层单位如何落实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大数据”监管为突破口
山东省工商局:孙志奇
当前,基层单位面对人员少、任务重的新形势,运用“大数据”来创新服务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服务效率、推进职能到位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016年9月,工商总局《关于新形势下推进监管方式改革创新的意见》中指出,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思维、新技术,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为探索基层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路径和方式,省局组织了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层落实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现状
(一)工商队伍仍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和地位没有改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区、县工商(市场监管)局虽然经历了职能划转和机构整合,但是其执法队伍、办公场所、以及执法资源还都以工商为主,甚至执法服装仍沿用工商制服。工商部门作为市场秩序“守护神”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改变,工商队伍仍是市场监管的“主力军”。市场监管是政府的五大职能之一,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和体制完善关键时期,加强市场监管有利于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
良好市场环境,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层监管需要加快向“立体化”转变,监管理念亟须突破和扭转。从调研过程中获取的具体案例来看,单单一起“职业打假人”涉及网络的投诉举报,反映的问题就涉及到了登记监管、商品质量、商标侵权、违法广告、虚假宣传、消费维权等众多方面,几乎涵盖了基层单位的所有职能科室,可以说“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把原来“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业务科室进行了有机衔接,越来越多的案件反映的是职能交叉、法条竞合等现象,以往“各自为战”的监管理念已不能适应当前落实事中事后监管职责的客观要求。
(三)实施“精准监管”迫在眉睫,基层监管方式改革创新刻不容缓。从调研情况来看,基层单位的监管方式还是沿用之前的旧模式,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趋势和新技术尚未充分认知、利用。当前,“互联网+”以摧枯朽之拉势席卷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新的交易方式、经营方式不断涌现,要实施有效监管、推进职能到位,就必须要改革传统的监管方式。2015年,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中指出,要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因此,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应充分运用“大数据”来加强服务和监管,基层监管方式改革创新刻不容缓

(四)基层对“大数据”监管运用不足,新常态对监管提出新挑战。我们履职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各类市场主体、行政处罚、投诉举报等信息数据,在“大数据”理论尚未成熟之前,这些数据仅仅只是履职过程中的一个个纪录,数据自身存在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在座谈中,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基层单位的同志对于“大数据”了解不够深入。省局在“大数据”监管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和大量工作,但是基层单位在此方面运用不足,成效不大。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新型经营模式借助“互联网+”的东风不断涌现,面对监管新任务的挑战,基层监管人员的“力不从心”极易触发履职“不到位”风险。
二、基层事中事后监管问题分析
(一)基层监管力量存在不同程度削弱。调研发现,体制改革与职能划转后,基层单位队伍年龄结构出现明显断档,极为有限的监管力量与不断膨胀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基层单位如何落实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2-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