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与规律:动态演变中的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
摘要: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的语音变异是一项正处在急剧变化着语言变异现象。韵母和声调在向普通话靠拢的过程中,人们选择的是“音类的类推替换”,而非寻找“相似的音值”。不同的声母、韵母变异时间和特点都各不相同,韵母的变异明显先于声调,“调转韵必已转”,而不是“韵转调随”。外来音类和原有的音类在不同的层面构成叠置现象,但变异的模式都属于普通话与方言两个不同的语音系统竞争之下的音类的突变。
关键词:动态演变;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音类;突变
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在古入声字的调类分派以及一些入声字韵母的读音上有较大的不同,是区分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许多方言区的城市青年人的方言中,古入声字的读音正处在快速的演变状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平顶山城区方言的入声字读音进行的调查表明【1】,该方言正在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其中古入声字韵母和声调的变异尤为显著。平顶山新派方言口语古入声字的发音的变异主要涉及的是声调和韵母,变异主要方向和趋势则是向普通话靠拢。其他方言在本次变异过程中所起作用甚微。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城区新派方言每个发音人都有超过50%的入声字已经转向普通话的调类,发生变异的入声字覆盖了绝大多数老派方言中与普通话调类分派不一致的字。方言原有的古入声字的独立韵母有的已经消失,残留在个别词语中,有的正处在消失的过程之中。在整个变异过程中,除了变异的方向性突出以外,还表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外来音类和原有的音类在不同的层面构成叠置
在平顶山方言这次古入声字的变异变异过程中,方言语音系统没有出现音位的增减,进入方言的不是外来的音位,也不是外来词的语音整体,而是词中的某个音类,即字音中的声母、或韵母、或者是声调和外来的音类的竞争。一个字音中声、韵、调三个音类都可能因为竞争而发生替换或和改变。音类的替换导致“词”或“字”的语音的变化是突然的,离散的,这个特征更符合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2】,即语音的突变性和音变在词汇中的扩散是渐变的。而一个字音中声、韵、调三个音类替换发生时间却不相同,使我们看到外来音类和原有的音类在不同的层面构成叠置现象,下面我们分别从声调和韵母两个音类的变异过程观察变异中的特点和规律。
(一)声调变异过程的特点与规律
在声调变异过程中,语音特征的变异是突变的,变异方式是方言调类的转变,即以与普通话一致的调类直接替换方言调类,例如“吉”字,在方言中旧读为阴平,调值为35,普通话归为阳平,阳平在方言中调值为42,方言的调类调值既没有渐变的痕迹,方言中也没有因此增加或减少调位,调类的转换是从方言系统中的一个调类转向另一个调类。按徐通锵【3】1991的看法,平顶山古入声字声调的变异应当属于音类的突变,不是音位的突变。下面列表说明:
表1
调类转换方式
调值转换方式
例字
阴平→阳平
35→42
泊勃渤驳博搏舶箔得幅福蝙蝠隔膈国及汲级吉集瘠棘籍节结竭决抉诀觉蹶掘厥壳(果壳)
阴平→上声
35→55
骨葛(姓)谷钾角塔獭窄只(只有)铁(钢铁)
阴平→去声
35→31
册测厕恻彻各褐鹤克刻客括乐(欢乐)立粒录鹿禄碌麓率(效率) 氯略掠络密灭末陌莫默目睦牧穆纳呐聂蹑孽虐诺迫魄却确雀入弱若萨设适释束速肃宿粟簌踏蹋榻特拓握物隙腋狱浴欲域月乐(音乐)悦阅跃粤质秩筑作
阳平
方向与规律动态演变中的平顶山方言古入声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