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设计说明与计算书
第1章设计水质水量与工艺流程的确定
设计水质水量
设计水质
本设计给水处理工程设计水质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原水中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病毒以及其他有害万分,使净化后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的要求。
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
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基础资料:
。
原水水质分析表
项目
单位
数据
项目
单位
数据
色度
度
10
CO2
Mg/L
嗅味
/
无
Na++K+
Mg/L
进水含沙量
Kg/m3
60
SO42-
Mg/L
pH
/
溶解固体
Mg/L
总硬度
Mg/LCaCO3
400
挥发酚
Mg/L
Fe+2+Fe+3
Mg/L
有机磷
Mg/L
Cl—
Mg/L
砷
Mg/L
HCO3—
Mg/L
高锰酸盐指数
Mg/L
3
Ca2+
Mg/L
氮氨
Mg/L
Mg2+
Mg/L
细菌总数
个/mL
38000
NO2—
Mg/L
大肠杆菌
个/L
1300
(请改组成所需d10=,K80=)。
筛孔孔径(mm)
通过砂量(%)
100
96
92
84
80
75
60
40
28
12
0
。
设计水量
水处理构筑物的生产能力,应以最高日供水量加水厂自用水量进行设计,并以水质最不利情况进行校核。
Qd=Qa*Kd=60000×=90000m3/d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用于滤池冲洗和澄清池排泥等方面。城镇水厂只用水量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则设计处理量为:
Q=(1+a)Qd =×90000=97200m3/d
式中 Q——水厂日处理量;
a——水厂自用水量系数,一般采用供水量的5%—10%,本设计取8%;
Qa——平均日设计供水量(m3/d),为6万m3/d;
Qd——最高日设计供水量(m3/d);
Kd——供水量日变化系数,。
1. 2 给水处理流程确定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
给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与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有关。一般来讲,地下水只需要经消毒处理即可,对含有铁、锰、氟的地下水,则需采用除铁、除锰、除氟的处理工艺。地表水为水源时,生活饮用水通常采用混合、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如果是微污染原水,则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般净水工艺流程选择:
原水→简单处理(如用筛网隔虑)
适用条件:水质要求不高,如某些工业冷却用水,只要求去除粗大杂质时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
适用条件:一般进水悬浮物含量应小于2000-3000mg/L,短时间内允许到5000-10000mg/L,出水浊度约为10-20度,一般用于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一般地表水广泛采用的常规流程,进水悬浮物允许含量同上,出水浊度小于2NTU。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一般可用于浊度和色度低的湖泊水或水库水处理。
进水悬浮物含量一般小于100mg/L,水质稳定、变化较小且无藻类繁殖。
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或混凝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澄清),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较长时,预沉后原水含砂量可降低到1000mg/L以下。
由于此水质样本中的含沙量大,故本设计采用预处理后跟一般常规的净水处理工艺, 其净水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
混合
沉淀池
市政管网
絮凝池
滤池
二级泵房
清水池
混凝剂
消毒剂
自然预沉
第2章给水处理构筑物与设备型式选择
加药间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环境科学-教材-高等学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