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摘要:乡土史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看得到和容易接受的知识。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乡土资源;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各个地方都有自身特色的乡土历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乡土史作为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因此,在新课程中,充分利用、适当补充乡土历史材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焦作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美丽传说,军事家司马懿、文学家韩愈、大诗人李商隐、科学家许衡等历史名人都诞生在这里。目前已发现文物景点1089处,其中,有汉山阳城遗址、汉献帝陵、当阳峪瓷窑等遗址。近现代以来,焦作更是英雄辈出,有为辛亥革命献身的程毅,有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宋学义,有上甘岭战役的英雄庞得来等。近些年,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忽视了乡土资源史,使很多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人与事、景与物知之甚少,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009年我告别了教了多年的旧教材,第一次与高中历史新教材亲密接触,我的第一要务仍然是想办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乃是最好的教师,为此,我想到了利用乡土历史去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不断加强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一方面,充分认识乡土史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结合教材和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一、以现行教材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穿插讲述乡土历史
现行的历史必修教材(人教版),是以专题的形式来叙述历史发展的总进程、主线索,许多全国性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写得比较简单,往往是“点到为止”,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在课堂上有机穿插一些乡土史教材,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提高学习兴趣和愿望,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等目的。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应用呢?
首先,如果教材中讲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发生在本地区,或重要历史人物是本地籍的,教师可以结合乡土史具体、详细讲授。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是《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材介绍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了加强学生印象,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我市民间关于武王伐纣的资料进行详细讲解,告诉学生焦作现在的很多地名,如修武、武陟、待王、安阳城、上马村、下马村、恩村等都与武王伐纣有关。例如,今天焦作市马村区有个叫安阳城的地方,相传武王伐纣时从此经过,大雨连下数日不止,部队无法行进,在此安营扎寨,等待天气转晴,取“安营待阳”之意,故名安阳城。同样,在讲述三天国的北伐等内容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其次,如果教材中讲到的重大历史事件不是直接发生在本地区,但与本地区有某种关系,也可以适当补充乡土史讲述。如讲述《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时,补充讲述焦作地方史:修武县年仅20多岁的程毅结识了秋瑾、徐锡麟等革命党人,1907年正月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