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唐太宗篇
生平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生于陕西武功,是李渊次子。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
公元617年,逼父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灭隋后,进封为秦王。
唐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杀,而后高祖让位,他即位称帝,次年改国号为贞观。
贞观22年(649年),唐太宗薨,仅52岁,葬于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昭陵。
写在前面的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尝百草的神农,禅位的尧,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开创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弯弓射雕的成杰思汗,陈桥兵变的朱元璋等等,对于这些千古帝王,或褒或贬,各家不一。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有两点必须把握住。第一点,要全面。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实。其次,要客观。不可带有个人的主观倾向,要从矛盾的两方面去看。这就要求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所参考的文献必须是第一手材料,必须是还原历史本原的东西。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阅历有限,只能根据较少的一些书籍,或是历史事实,或是后人给与的评价,来做一个简单的评论。下面,就是我关于千古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简单论述。
关键字:功绩过失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一分为二
关于唐太宗的功绩,这里主要是通过他的管理思想来论述的。
(一).政治管理思想
“自古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欧阳修《新唐书太宗本纪》
这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对其的赞美。谈到唐太宗的政治管理思想,就不得不说到他的用人之道。
,重视人才
说到这一点, 就不得不提到魏征。魏征,魏征是何许人也?
魏征,字玄成。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之家,在投入李世民之前,他就是一“倒霉蛋”,“墙头草”。他曾经投靠过瓦岗李密,而后又投入窦建德门下,再后来他投入到了李世民的哥哥——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门下。当然,魏征并非无才之人,他早就提醒李建成要留心李世民,也主谋导演了一场鸿门宴,这场鸿门宴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太子党败了。魏征又该何去何从呢?他并没有随大流,一死保节,而是成了阶下囚。等待他的却不是死亡。
面对昔日想除自己而后快的魏征,惜才的唐太宗非但没有杀他,反而给了他一个谏议大夫的职位。魏征也没有令其失望,先后承谏200多次。魏征死时,李世民沉痛的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光《资治通鉴》
。魏征的逝世,对唐太宗而言,就是失去了一面镜子。魏征也因此位列文渊阁二十四功臣。
除了魏征这一谏臣之外,文有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武有秦叔宝,尉迟敬德等等。
,充分授权
俗语有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小故事。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丽,停留在洛阳。临行,命宰相房玄龄留守长安,全权处理国务。这时候,有个官员声称要向皇帝举报,房玄龄问他告谁,那人回答到:“正是你!”房玄龄不敢隐瞒,立即派人用驿马送他去洛阳。李世民听说有人告密,就令武士持大刀站在前面;然后引见来人,问他:“你告谁?”那人道:“房玄龄!”李世民道:“果真如此,推出去腰斩!”并指令房玄龄说,你太不自信,以后如有类似情况,自行处理!
也许大家会想,“这不是纵容吗”,其
千古一帝 唐太宗.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