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略论居士佛教.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略论居士佛教”〖论文〗

台湾阿逸多法轮中心◆方永来

略论“居士佛教”(一) ——关于《支那内学院院训·释师训·辟谬》的问题
一、对中国大陆近年“居士佛教”问题讨论的回顾
近几年,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和佛教界,就居士佛教问题展开过一轮讨论。
首先,1998年《世界宗教研究》第一期刊出了何劲松(赎本文将尊称-概略去)的论文《中国佛教应走什么道路--关于居士佛教的思考》。该文分五大部分,即:一、两千年来传统佛教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二、“人间佛教--近代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三、杨文会、太虚等人的改革说明了什么; 四、近代居士佛教的兴起;五、居士将成为今后佛教的主流。关于第五部分“居士将成为今后佛教的主流”这一结论,除了居士队伍业已形成和发展壮大的理由之外,还提出了八个理由:“一、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是重建人间佛教的内在依据……近代杨文会、太虚等人将这种宝贵精神发掘出来,努力沟通‘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可以说已经为人间佛教的建设作好了理论铺垫。二、只有居士从才能担当重建人间佛教的历史重任……太虚明确反对人们都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相反,他要求人们以佛教理念来改良社会,在人间建设净土。显然,实现这一理想,居士的身份最为合适。三、居士照样可以住持佛法……欧阳竟无曾经从大乘佛教经论中列举出十条经证,对唯许声闻为僧、居士非僧类、居士全俗、居士非福田、在家无师范、白衣不当说法、在家不可阅戒、比丘不可就居士学、比丘绝对不礼拜、比丘不可与居士叙次等传统佛教中贬抑居士的十种观念逐一进行批驳,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佛教组织制度, 并大胆地提出了‘居士可以住持正法’的口号。关于僧俗的关系问题,印顺法师也有自己精辟的见解。他认为过去僧主俗从这个事实导致了‘佛教为出家人的佛教,学佛等于出家’的误会,致使佛教与社会相脱节。他觉得:‘复兴中国佛教,说起来千头万绪,然我们始终以为:应着重于青年的佛教,知识界的佛教,在家的佛教。今后的中国佛教,如果老是局限于一衰老的、知识水准不足的、出家的(不是说这些人不要学佛,是说不能着重在这些人), 那么佛教的光明前途,将永远不会到来。在这三点中,在家的佛教更为重要。’四、在民主化时代对原始佛教的出家方式作简单、机械的模仿己不合时宣……今天,人类已逐渐步入民主化时代,采用在家途径以实现佛陀的宗教理念已成为可能。因此,如果对以往佛教出家方式作消极的理解和模仿便不合时宜了。五、唯有大乘菩萨行--以出世心来作入世事--才能适合现代社会。这也是印顺法师的观点……。六、居士化佛教中僧人仍然可以成为精神领袖。七、将出家修行放在人生的晚期最为可行。八、佛教的居士化是一种世界潮流,这一点在亚洲各国的佛教复兴运动中尤为显著。就世界范围来说,宗教是多元的,各种宗教之间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佛教必须摆脱狭隘的禁欲主义,采取丰富多彩的传教方式,方能具有相应的竞争能力。”何文最后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总之,佛教居士化是佛教立足现代社会的唯一途径,也是宗教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同年,《法音》第5期上发表了陈兵的《近现代居士佛教》。该文通过“佛教复兴运动的启动者和主力军”和“星罗棋布的居士团体”这两部分对近代居士的佛教复兴运动进行了回顾之后,在“僧俗关系的合理定位”部分中指出,“随着居士运动的勃兴,僧俗关系,成为近现代佛教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僧俗矛盾的存在和解决,终归基于对居士在佛教中应有地位及对僧尼队伍现状的认识。在僧人方面,对居士的不满主要在于居士群起弘法喧宾夺主,侵犯了传统的比丘尊严,认为白衣不能住持佛法,不能讲经说法、灌顶传法,僧尼绝不能师事、礼拜、供养居士。在居士方面,少数
‘二宝居士’认为时届末法,僧尼伪滥,无僧可宝。这两方面的认识,都有一定依据而皆带片面性……无论从佛言祖语、佛法义理还是佛教现状看,白衣不能住持佛法,不能讲经说法、灌顶传法,僧尼不能师事居士等观念,都是没有多少根据、甚而违背佛言祖意的偏见。欧阳竟无在《支那内学院院训释》中,广引经论,列举古德例证,对唯许声闻为僧、居士非僧类、居士全俗、居士非福田、在家无师范、白衣不当说法、在家不可阅戒、比丘不可就居士学、比丘绝对不礼拜(居士)、比丘不可与居士叙次十种说法,一一进行了批驳,斥之为谬。其论证有理有据,无可非议。竟无居士认为:‘非僧不许为师,非出家不许为僧,种种封畦,创为异议,执之不移’,是使大教式微凌夷的重要原因,亟需依据经论,批判迷谬,认清后士亦属僧伽、当住持正法乃佛陀教法本有的精神,长期以来僧主俗从的惯例应当改变。印顺法师站在僧人的立场,通过其严谨的佛学研究,得出了和欧阳竟无几乎一致的结论。他在《佛法概论》、《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等著作中,引证经论,证明在家二众为‘七僧伽’所摄,出家在家在修证上完全平等。‘白衣能理和同证,也可称之为僧伽,而且

略论居士佛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1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