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节日之端午节.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异称:重午、端阳、天中节、五月节、龙舟节、粽子节(解粽节)、诗人节、浴兰节、地腊节(道教)、菖蒲节、女儿节
长江中游一带多有大小两端午:五月初五和十五。个别地方如奉节、秭归有“三端午”:头端午、大端午、末端午。
2/9/2018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2
女儿节
沈榜《宛署杂记》:“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朝鲜亦称五月五日为“女儿节”,“遍插头髻以避瘟”的“端午妆”。
唐徐夤《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2/9/2018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3
端午:避忌日
“善正月,恶五月”
端午作为避忌日,特别是小儿的避忌日,是整个东亚地区的通行习俗。
孟尝君的故事。
《风俗通》:“俗云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房,令人头秃。”
荆楚民间“躲端午”。
2/9/2018
4
端午节的起源
纪念屈原说
《续齐谐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多遗,苦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多惮也。
《荆楚岁时记》: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迹。
吴越民族图腾说(竞渡)
起源于三代夏至说(时间接近)
恶月恶日驱避说
屈原
伍子胥
三国时吴地出现五日纪念伍子胥的风俗。
《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
曹操禁止寒食时,曾云“子胥以直亮沉水,吴人未有绝水之事”。
晋王嘉《拾遗记》卷十云:“屈原以忠见斥……乃赴清冷之水,楚人思慕,谓之水仙……为之立祠,汉末犹在。”(可与梁吴均记载比较)
思考:选择屈原而非伍子胥的原因。
2/9/2018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6
伍子胥
汉代夏至民俗
蔡邕《独断》:“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用五色桃木印装饰门户,“以难止恶气”;用五彩帛缀衣襟辟兵;禁止冶炼(直到立秋);浚井改水;祭祖。
五月五日在汉代只是“恶日”,还谈不上节日。魏晋以来逐渐取代夏至。
东汉人认为“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五日合药(止利黄连丸、霍乱丸)。
2/9/2018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8
2/9/2018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9
从《白蛇传》说起
仲夏之月,瘟毒为害,古人想了许多方法来除瘟避毒,端午节的驱除厌避风俗即来源于此。
驱避对象起初比较笼统,后有五毒之说。
五毒:蛇、蝎、蜍、蜥蜴、蜈蚣
驱避所用之物相当繁复,概括说来有兰、艾、菖蒲、雄黄、符图、缯缕等。
兰:《大戴礼记》:“五月五日,蓄兰以沐浴。”《楚辞·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岁华纪丽》:“端午,角黍之秋,浴兰之月。”
2/9/2018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
10
端午节物——艾
《离骚》中的艾是恶草。如“户服艾以盈腰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形,悬于门户上,以禳毒气”。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岁多病,则艾草先生。”
天师艾,艾虎(剪彩为虎,上粘艾叶)、艾糕

传统节日之端午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6.52 MB
  • 时间2018-02-0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