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
学习中心(函授站) 建筑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名张文
学号 2013HBH05124
指导教师李琛
2015年3月
摘要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用基础材料之一,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建筑施工中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角色不断得到加强。相对于钢筋而言混凝土具有钢筋无可比拟的优点:高抗压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等。
在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详细叙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缝的预留位置与质量控制。简要介绍混凝土施工缝的几种类型、并对这几种施工缝的处理措施做简要说明。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置,整体性
目录
1 绪论 1
2 混凝土施工缝基本理论知识 1
1
1
1
、间距 2
2
2
2
3 浅谈施工缝的留置 3
3
3
3
4
5
6
7
7
4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7
7
7
8
8
5 施工缝的处理 8
6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10
10
10
10
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11
11
7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1 绪论
在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中间不停歇。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时,才能继续浇捣。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2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这时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建筑物的构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较大,一次浇筑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般都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在基础上支模再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时间较长,有的长达2天。这样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如不加处理,势必影响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性。因此,施工规范规定:对施工缝应认真处理。
2 混凝土施工缝基本理论知识
施工缝: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 根据以往的经验, 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 而且很难保证质量, 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 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 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 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 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 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 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 留下渗漏水的隐患。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 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 安装时难于固定, 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 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 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 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 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一是施工方便, 将钢板止水带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