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数”山有路“趣”为径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但当他们对数学发生兴趣时就会觉得“其乐无穷”,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功能的双重作用。一个儿童的注意力水平是他能否学习好和心智发展快慢的最基本条件。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就高;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就不高。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趣”为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情境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
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另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在《数字与编码》一课教学中,我就注重情境的创设,在课初、课中、课末都用“数码城”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为贯穿全课的线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上课,我就提出了带领学生去数码城逛逛,认识那些可爱又神奇的数码精灵。课件演示中,学生深深地被色彩丰富的数码城以及形象可爱的卡通数码精灵给迷住了,萌发了数学真有趣,要好好去探究的欲望。这样的导课生动、形象、自然,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解码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探索数码的规律,并应用“我爱数学”这样的解码答案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生活寻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前我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如:上网查找资料、咨询、调查等),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编码的编码结构和含义,然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的调查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不但对数码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还深切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了原来自己要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有这么大的作用。这样通过在生活中找数学,也让他们对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探索感趣
学习的乐趣有很多,初级阶段的乐趣有内容的乐趣、形式的乐趣等,但是高级阶段的乐趣更多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合作探究解决了问题,经历了成功的过程,体验到了“努力——收获”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的,是学生以后自主学习、不懈进取的精神源头,是高年级学生应该着重培养的学习素质。
《数字与编码》一课中,学生通过课前实践活动不但带回了有关信息,同时也带回了许多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面对这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重点针对身份证号码,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信息,集思广益展开讨论,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解决自己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个过程,就给那些肯钻研、爱学习的学生留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全体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这样设计的意图,一方面
论文:“数”山有路“趣”为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